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一环。近年来,位于白于山区腹地的靖边县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将发展乌鸡和肉驴两大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引领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为乡村振兴不断增添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黑鸡”变身“金凤凰”

走进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五里湾村,随着一阵清亮的鸡鸣声在耳畔响起,黝黑的鸡群从鸡舍里“飞奔”而出,在山林里、树荫下悠闲地刨土、觅食,时不时还会“争斗打闹”,此起彼伏的“咯咯”声让整个小山村沸腾了起来。

这“热闹”的地方是五里湾村鸡倌儿磨和玉的阵地,目前已经形成了1000羽“五黑鸡”的养殖规模。 “当时镇府给我们发放了5000羽乌鸡苗,我感觉养殖乌鸡效益可观又自行购买了5000羽,放在山上散养,它们整天吃稻谷、草、虫子这些有机食品,长得壮、产蛋多、品质好、售价高,1000羽鸡每天产蛋500个左右,鸡蛋售价1.5元每个,饲养2年的乌鸡每只可以卖到300多元,经济效益很好。”磨和玉笑容满面地说。

五黑鸡外型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的特性,具有高肌苷酸、高蛋白、高黑色素、高钙和硒等微量元素及低脂肪的“四高一低”显著特点,所产的绿壳蛋,蛋白浓厚,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地大物博,生态散养的五黑鸡更是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备受消费者青睐。“镇村干部帮我们销售,我们有稳定的客源,所产的肉、蛋价格好,不愁卖。”磨和玉说。

“我中心将巩衔资金下发到村集体,由村上统一买回幼鸡,发放至农户家自行喂养,乌鸡开始下蛋后,养殖户每只鸡返还村集体22颗鸡蛋抵鸡的成本,再缴4颗鸡蛋给村集体,当作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乌鸡就彻底归养殖户所有,乌鸡出售后村集体再买幼鸡投放给农户。”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斌介绍,“这种以村集体经济为运营平台,采取‘借鸡下蛋、以蛋还本、适当收益、滚动发展’的办法,不仅解决了群众投资成本的问题,也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益薄弱的难题,一举两得。

”为进一步擦亮“乌鸡之乡”金字招牌,该中心坚持以集体经济理念发展壮大乌鸡产业,强化“建标准、深研发、树品牌”发展举措,扩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推动五里湾乌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中心共养殖乌鸡1万羽,年产值达3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滚动发展模式,将乌鸡养殖总规模扩展到5万只,建设标准化乌鸡鸡舍1万平方米,实现常住户户均养殖乌鸡100羽,打好‘乌鸡之乡’金字招牌。”王斌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毛驴”托起“大产业”

耕耘有时,丰收已至。秋日的靖边大地,五谷丰登、蔬果飘香。位于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王克浪沟村肉驴养殖示范基地错落有致的驴舍内,可以看到一头头毛色纯正、体形健硕的毛驴,村民郝凤飞看着这个场面分外欣慰。“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只为这一句美食谶言,驴肉成了食客们的舌尖美味,有市场就有干劲儿,郝凤飞发展肉驴养殖动力十足。标准化养殖是实现产业良性发展的趋势与前提,在郝凤飞的肉驴养殖基地,干净的驴舍、宽敞的料仓、清晰的区域划分以及科学喂养等举措都在为实现标准化养殖助力。

王克浪沟村肉驴养殖示范基地是五里湾便民中心发展肉驴养殖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中心充分发挥饲草和肉驴养殖的资源优势,加快全中心产业结构调整,在6个行政村采用“以租代养”的方式,扶持农户发展肉驴养殖,带动周边产业低收入户稳定发展中长期主导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以租代养”就是由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采购回的驴苗通过“抬毛重”方式出租给3个肉驴养殖基地和有条件的16户养殖户代饲养,养殖户将驴苗饲养至毛重500斤以上后,由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以“抬毛重”方式收回出栏,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负责驴苗采购、养殖过程技术服务以及出栏肉驴的回收销售,为养殖户提供“全链条”“保姆式”的服务。目前,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已建成标准化肉驴养殖场1020平方米,草料库300平方米,库存栏肉驴85头,年产值可达120万元。

“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做好驴产品深加工,做强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养殖加工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斌说。(当地供稿 白凌燕 卢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