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高新区(深圳)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落地深圳。作为江门高新区核心区的江海区,在深圳有了“科创飞地”。

记者了解到,随着深中通道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建成通车,江门“东大门”江海区把握“大桥经济”机遇、抓住“深江合作”机会,深入推进“产城人”融合,拓展深江产业协同创新,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江海区是江门唯一国家级高新区的核心区,也是江门市东大门,毗邻中山。中江、广中江、江珠等多条高速公路横贯区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从江海区上高速,1小时内可直通深圳、香港等大湾区东岸城市。

江海区产业基础雄厚,拥有41工业大类行业中的26个及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的9个,形成安全应急、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1+3+2”战略产业集群,集聚了5000多家工业企业,超100家亿元以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产业空间广阔,拥有超1万亩可连片开发工业用地、超100万平方米优质低价的国资厂房、众创空间和超70公顷工业合作园区,可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需求。

同时,江海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速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目前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江门高新区排名第53位。

正因有上述优势,最近几年,江海区成为深圳企业落户江门的热土。德昌、利和兴、金多多,多家深圳企业都选择在此落户。

走进位于江海区的金多多江门高端糖果生产研发基地【阿麦斯(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糖果展厅,仿佛进入了“糖果世界”,空气中满溢着糖果芳香,4D积木软糖、音乐棒棒糖、贝欧宝软糖等各种形态的糖果琳琅满目。记者了解到,金多多广东大型新型产研基地是一座集生产、研发、供应链管理、工业文旅多功能一体化的大型综合生产研发基地,最高年产值达30亿元。

金多多食品集团联合创始人、生产研发中心总经理马红帆表示:“江海区与周边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极为便利,深中通道建成后,无论到珠海、广州,还是深圳、港澳,都十分方便。”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江海区成功引进亿元以上外地产业项目共59个,计划总投资额453.88亿元,其中成功引进亿元以上深圳项目26个,计划投资额265.8亿元,占比达58.6%。

据悉,抓住近年来“深江合作”热潮,江海区强化深江产业对接,健全“大招商”工作格局,深江合作推进“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优质项目加速集聚。其中,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落户江海区的芯联电项目,是目前行业中IC框架领域的细分龙头,为江海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大桥经济”机遇,江海区早有准备。

据悉,江海区聚力提升城市能级量级,以建设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为契机,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1万亩,高标准规划建设1.15万亩的安全应急产业园,为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近三年,江海区成功报批土地超5600亩,超80%用于产业发展和园区配套建设。

此外,江海区全力打造效率高、服务好、企业获得感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优化企业服务方面,江海区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增资扩产、招商引资等16项务实管用的江海特色扶持政策,建成全市首个惠企平台,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直达快享”;创新组建了企业服务专班,借助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推动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8%。去年,江海区新增市场主体近7000户、增长1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家,总量达477家,增长6%;“四上”企业达810家、增长13.6%。

同时,江海区深化湾区融通,在全市首创建立“侨梦苑”税费服务中心、投资服务中心,打造华人华侨创新创业集聚区;持续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政务服务跨境办理“双向互通”,制定港澳居民在江海创业、就医、置业等系列政策;高标准运营江门高新港,推动“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新通关模式落地,进出口整体通关效率保持全市前列。

文 记者 陈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