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回真的是有啥烦心事,都能够在家门口反应解决了,比原来在微信小程序上扫码提交还方便!”看到综合治理中心开到村委会里,还有镇级部门、法律顾问、法官检察官、片区老娘舅、社区民警等力量定期开展线下咨询服务,向化镇春光村村民张阿姨的喜悦不言而喻。

作为崇明区向化镇近几年着力打造的基层治理体系品牌,日前,“向心工程”又“上新”了一批线下新阵地。通过对镇、村两级的综治中心和“向心站”进行改造升级、资源整合、功能提升,让“向心工程”一站式民声服务平台的功能进一步落到实处,推动所有综治成员单位及相关社会资源向镇村两级的综治中心下沉,与市民群众直接“面对面”“心贴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老百姓的诉求真正能够在“家门口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化镇春光村综合治理中心

2022年,向化镇推出覆盖全镇的“向心工程”基层治理体系,构建起“向心码”、“向心站”、“向心桥”三个平台。向化镇的群众一旦有诉求,便可通过”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进入24小时先行联系、7日内办结、延长处理不超过10日、结案后5日内回访等服务流程。“向心站”则由镇级民声服务中心、各部门设在村居的“向心站”和村居“向心驿站”组成,确保民声响应、化解在村域;“向心桥”则是一个接待接访服务平台,是各村居以“民声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的家门口定期接待接访机制。

“我们争取让老百姓能够‘进一扇门办身边事,扫一个码解心中结’,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向化镇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公室主任刘琳告诉记者,自“向心工程”开展以来,向化镇“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91件,办结率97%,办结案件满意率高达99%。与之相对的是,2021年至2023年,全镇信访、110、12345等区级平台案件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全镇信访量与2022年同比下降28%,12345热线量同比下降44%。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协调统筹好各部门村居、群团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治理力量,今年以来,向化镇还对村镇两级既有的综治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升,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升级,做精做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探索更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路径。

走进最新对市民开放的向化镇综治新中心,东侧是城运中心所在地,西侧则是中心本部,按照“一厅四区”功能规范设置划分成五个功能区。其中“一厅”即群众接待大厅,由综治中心和进驻的相关部门设立综合受理、调解、信访、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建议等“一站式”服务窗口组成,负责接待、受理群众来访,现场解答或咨询,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化镇综治新中心

“四区”则分为调度指挥区、品牌调解区、司法服务区、综合功能区。其中,调度指挥区汇集了镇城运中心、综治视联网、向心码等数字信息系统的数据,能够实时监测镇域社会治理及治安情况。品牌调解区则吸纳了向化镇矛调中心民非组织入驻,通过擦亮老娘舅名片,打造品牌调解工作室,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司法服务区则整合了警调联动室、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律师工作室等功能,同时还设置有巡回审判点和司法接待室等工作室,公检法司等四部门专家力量每月定期派驻综治中心,为部门村居涉法事务性工作以及争议类事件处置提供法律指导,并对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公共法律服务等。

据刘琳介绍,针对矛盾问题多发领域,综治中心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云驻的方式开展工作。常驻力量包括镇司法所和信访办,每周一至周五均派有工作人员值班常驻;片区民警、片区老娘舅、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律师、法官、土地调解中心等部门则实行每周一至周五轮班制,确保综治中心每天都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常驻,随时随地为市民排忧解难。“当日未轮驻的部门,如有现场矛盾纠纷调解需要实行随叫随驻;此外,我们还能依托向心码、视频软件等载体有条件的推进镇级资源与村级中心对接提供云服务。”刘琳补充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心工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程

各村级综治中心则合理利用既有“向心站”、党群服务中心等村级场所建设“三室一厅”等功能区。比如,春光村的综治中心就开设在村委会中,不仅有来访接待场所,还将综治管理室、司法服务室、调解室等功能空间融合在一起,便于有矛盾或有意见反馈的村民就近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沟通反馈。刘琳告诉记者,村级矛调中心由村两委干部、片区老娘舅、社区民警、村居法律顾问、网格巡查员、综合执法队伍等力量常驻,还将结合实际推动基层法庭、市场、综合执法、城建、农业等部门轮驻或随驻中心,同时积极吸收社会帮扶、公益服务、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进驻。据悉,目前向化镇已完成4个村级综治中心的提升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级综治中心

“以前,不少基层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跟群众‘面对面’的机会并不多。通过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让更多上级部门力量和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到基层,一方面让老百姓得到方便实惠,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年轻村干部的接待接访的压力。只有接触更多民声民意,对基层情况了解得更加具体,才能更精细精准地服务百姓。”刘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