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代的首要价值与财富捆绑,那么这个时代的文化一定是平庸的。
——坤鹏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第八卷开始,包括后面的第九卷,亚里士多德开始对实体的生成变化进行讨论。

而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他提出的潜在与现实的常说。

他详细地考察了事物如何从潜在转化为现实,也就是从潜在的存在向着现实的存在的转化。

而这个过程就是实现,即一个事物从潜在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该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世界的运动变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其哲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因此,第八、九卷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第八卷第一章(上)

原文:

我们必须认取从上述各节所引起的后果而为之总结,以完成我们的研究。

解释:

在这一章的开始部分,亚里士多德表示,要对前一卷的一些内容做一些总结、提要。

原文:

我们说过,原因、原理与本体的要素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解释:

我们曾说,实体的原因、原理及其元素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原文:

有些本体是大家所公认的,有些只有某些学派承认为本体。

解释:

有些实体是每个人都承认的,有些只是某些学派认为的实体。

原文:

那些为一般所公认的是自然本体,即火,地,水,气等单纯物体;

其次是植物与其各个部分,和动物与其各个部分;

最后是宇宙与其各个部分。

解释:

那些已是一般所承认的是自然的实体,即火、土、水、气等简单物体;

其次是植物和它的部分,动物和它的部分;

最后是物理宇宙及其部分。

原文:

至于某些学派则说通式与数学对象为本体。

解释:

而有些学派则认为通型和数学对象更接近于实体。

显然,这个有些学派指的就是柏拉图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

在论辩中另有提出其它本体,如怎是与底层。

解释:

在各种论证导致这样的结果,即还有其他种种实体——怎是(本质)与基质。

原文:

另一看法,似乎科属较之各个品种更应作为本体,普遍〈共相〉较之个别〈特殊〉更应作为本体。

解释:

还有一个观点,种似乎比形形色色的属更具有实体性,而普遍的似乎比特殊的更具有实体性。

原文:

再由普遍性与科属又联系到意式;

由于同样的论点,这些也被认作本体。

解释:

并且理型与普遍和种是相联系的;

由于同样的论证,它们也被认为是实体。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又提到了第七卷中多次涉及普遍和种属是否也是实体的问题和“第二实体”的关系上,

第七卷始终没作出确定的结论。

这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和猜疑,

这是他的实体学说中的一个软肋。

原文:

又因怎是为本体,而定义为怎是的公式,

为此之故,我们又讨论了定义与主要范畴。

解释:

再者,因为怎是是实体,而定义为怎是的公式,

因此,我们再探讨了定义与主要的范畴。

原文:

因为定义是一公式,一公式有部分,我们也得考虑有关“部分”的事项,

什么是本体的部分,什么不是它的部分,以及本体的部分是否为定义的部分。

解释:

因为定义就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有其组成部分,我们也要探求关于部分的各个项,

实体的部分是什么,什么不属于实体的部分,以及实体的部分是不是定义的部分。

原文:

我们也曾讲到普遍性与科属均非本体。

我们以后必须继续研究意式与数理对象;

因为有些人说这与可感觉事物一样,也是本体。

解释:

我们也曾说,普遍性与种属都不是实体。

我们之后必须继续探求理型和数学对象;

因为有些人说过,这些与可感事物同为实体。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