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土匪组成的军队,守卫洛阳城,血战14天,击毙日军2万多人。这段历史经历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千真万确发生过的事件。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一支来历扑朔的部队竟然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洛阳这座古城。他们曾经是劫掠民众的土匪,但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最高的爱国情怀?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他们为何能以如此顽强的决心力挽狂澜?这场惨烈的保卫战究竟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火初起:土匪军队的前世今生

洛阳,这座举足轻重的中原重镇,曾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扮演过关键的角色。守卫洛阳城的,竟是一支由土匪组成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15军。他们起家于镇嵩军,一支在豫西一带招安后的盗匪集结军阀势力。

作为镇嵩军的发源地,河南嵩县自古就是贫瘠之区,匪患严重。抗日战争前夕,由当地豪绅开矿富户出身的刘镇华招安了一批歹徒,组建了镇嵩军,自任军阀镇压地方。在他手下,土匪出身的武装分子无恶不作,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甚至盗墓挖掘皇陵文物为生。镇嵩军素以嗜杀和暴行著称,罪恶滔天,遭到民众痛恨。

然而,在那个动荡年代,这些曾经祸害一方的盗匪最终还是走上了捍卫家园的不归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无计可施,只得将镇嵩军编入国军。刘镇华被发配西北,其弟刘茂恩接任第15军军长,将这支由土匪组成的部队领向了更为广阔的战场。

起初,这些从盗匪改行的武装分子所作所为自然让人不放心。然而在连年征战的磨砺下,第15军逐渐卓有建树。他们先后参与了太原会战、中条山会战等重大战役,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尤其是在平型关和雁门关一线,他们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狠狠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到了1944年,日军发动了被称为"一号作战计划"的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交通线。洛阳这座重镇很快就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地。国军第15军和94师被派遣守卫洛阳,面对是数倍于己的日军。眼见上级司令部节节败退,他们没有丧失斗志,反而下定决心同生共死,不让敌人趾高气扬……

壮烈的洛阳保卫战

1944年春天,日军发动了代号为"一号作战计划"的豫湘桂战役,意图切断中国内陆与重要交通线。他们凭借优势兵力,很快占领了郑州、新郑、许昌等地,直扑洛阳这一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7日,日军攻克龙门关卡,洛阳城陷入被围之境。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违背上级命令,率部仓惶出逃,只留下武庭麟率领的第15军和94师师孤军奋战。

面对重重包围,双方的争夺愈演愈烈。敌我阵地被划分为西工、邙岭、城厢三区,中国守军在这里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64师固守西工,65师死守北邙,94师则与15军军部坚守洛阳城内。

虽然中国守军仅有不足2.5万人马,但他们却奋勇杀敌,使对方伤亡惨重。双方在街头巷战中数次混战,往往近身肉搏,你死我活。有时中国士兵甚至在楼上向楼下日军开火或投掷手雷,使敌人付出了惨重代价。

其中,一名叫韩昆生的15军连长更是当场活捉了一名日军军官,却遭到大批日军疯狂包围。子弹打光后,这位英勇将士徒手与日军搏斗,被刺数十刀后仍旧不屈服,终因伤重殉国。

为了摆脱被动,5月中旬,武庭麟下令94师的梅展翼副师长率部突围。梅部意欲北渡黄河,却遭到日军狙击手的袭击,副师长亲自冲锋陷入重围,64师长刘献捷也在阻击中阵亡。

就在这危急关头,武庭麟亲自率领亲兵团投入战斗,为突围部队争取了时间。二级士官陈连春手执机枪为武庭麟掩护,被日军狙击手爆头身亡,武庭麟也被流弹击中,头盔下的脸颊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尽管伤痕累累,武庭麟仍在城头高声疾呼:"洛阳不能失守!誓与日军同生共死!"在他的慷慨陈词下,94师部队放弃了突围的企图,重新并入战团。

与此同时,日军也加大了劝降武力。他们向洛阳市区投掷数以万计的传单,恐吓中国将士投降,并对居民疏散避难的地方狂轰滥炸。但是,在这血腥屠杀面前,洛阳城内没有一个人胆怯投降,相反一批爱国女校学生毅然加入战团,担任卫生员等勤务工作,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保卫战卖力效劳。

悲壮的生死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下旬,日军向洛阳城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总攻。他们出动重火力,炮火如雨地轰击着城内,枪林弹雨无处可躲。双方随时都有可能陷入近身搏杀的惨烈战况。

西工一带,守军64师奉命死守阵地,中队长张连珠带领手下与日军血战到底。当他们的弹药彻底用尽时,张连珠怒喝"别投降啊,宁可粉身碎骨!"说罢,手持手雷冲向敌阵,与数十名日军同归于尽。

北邙地区,65师的王连长则率众阻击日军的进攻。见敌人企图包抄中国军阵地,他临机应变让手下人马通过地道突出反击。一场恶战之后,王连长虽阵亡,却也重创了日军的步兵团。

在城内,武庭麟和94师的众将士更是拼死力挡住了敌军的铁蹄。他们在各个街道设置路障和炸药,让日军陷入了绝境。就连平民区,居民们也组成临时民团,用石块、砖头等武装自己,与日军进行了巷战。

一场场血肉横飞的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守军中有名李红旗等七名勇士更是在枪林弹雨中负伤后继续战斗,直到壮烈牺牲。日军方面,不断有新鲜部队被抽调入城,死伤无数。

5月22日,双方进入最为白热化的阶段。15军军部所在的洛阳警备司令部附近,日军先头部队已攻至城墙下,近在咫尺。武庭麟亲自带领中校兼参谋长吴良士等人与敌军肉搏,无一败退。

日军见势不妙,调集大批炮火开火扫射,炮弹直接命中了吴良士,将他的双腿炸断。吴良士在血泊中仍旧大声呼喊:"同志们坚持住!宁死不投降!"

一旁,武庭麟挥舞着手枪反击,直到子弹射穿了他的肩膀。他的衣衫已被鲜血浸透,双眼布满血丝,嘴角不住地流下鲜血,但他仍在原地坚持作战。直到日军投掷燃烧弹,将他彻底围困。

武庭麟拒绝向日军投降,临危不惧地高呼道:"汉贼不两立,我第15军永不降服!"身旁的参谋主任孟良旭等人也纷纷表示决心同生共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一名小战士突然闯入,背着武庭麟拼命往外跑。武庭麟虽已奄奄一息,但仍不忘回头嘱咐手下人马:"坚持住,洛阳不能失守!"

永载史册的抗日功勋

在连续14天的鏖战之后,5月24日,武庭麟不得不下令全军撤离洛阳城,转移阵地。为了掩护部队撤退,64师余部奋勇反击,65师官兵更是浴血殊死,形成了坚强的掩护力量。

日军见状,立即派出大批机械化部队穷追猛打。在孟津黄河一线,64师曾一度遭到重围,师长杨大鹏亲率众将士突围,双方阵亡无数。

94师及15军军部则先后折回新安县和汝阳,并与所属兵团会师,终于摆脱了围困。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副师长梅展翼和参谋长侯俊生等多人中弹阵亡,付出了惨重代价。

5月30日,武庭麟亲率余部抵达许昌,向上级军报告洛阳保卫战的战况。他的衣衫仍旧血迹斑斑,肩头的弹孔已结了痂,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浩然正气。

随后,日军在洛阳城内举行了所谓"凯旋大会",夸夸其谈地宣传他们的"辉煌战绩"。但事实上,守军的英勇顽抗也让他们伤亡惨重,付出了约2万多人的生命代价。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洛阳城内接连爆发了数次反扫荡,无辜平民死伤无数。日军对洛阳城实行血腥统治,大肆烧杀抢掠,连妇女儿童也难以幸免。然而即使如此,土匪出身的第15军仍赢得了不少当地民众的敬重。

日军虽然最终攻克了洛阳城,但也遭到了来自各路武装的顽强反击。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胡宗南等人就曾率部骚扰日军主力,使之陷于两线作战的窘境。东线中原野战军刘家驹等部也与15军合围洛阳,阻击敌军补给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军陷入两面夹攻的危机之际,蒋介石奉行消极疲兵политзц,坐视中原大好河山丧失于敌手。最终,日军被迫放弃了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只得止步于洛阳一线。

洛阳保卫战虽已失利,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气节。面对军阀割据和内乱的危机,武庭麟等曾经的盗匪们奋不顾身,不远万里走上了捍卫家园的道路。他们用13万子民之血,谱写了民族英雄的不朽篇章。

英雄之城永垂不朽

洛阳保卫战结束后,这座古老的中原重镇再一次成为战火纷飞的见证者。但是,即使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洛阳人民对于捍卫家园英勇抗敌的精神也从未动摇。

1945年春,随着中原解放战役的打响,八路军、新四军、东线作战部队等国民革命军余部,开始了夺回洛阳的决战。

3月24日,东线作战部队第二纵队刘震远率众自新安展开反攻,切断了日军的给养线。随后数日,八路军总前委左翼王震等人也加入战团,与之会师。

4月初,新四军方阵自卫辉一线压境,与八路军胡宗南、刘立人等部衔接,形成了强大的攻势。同时,武庭麟所率15军余部亦从汝州调兵北上,与盟军会师。

双方在古都洛阳城外激战数日,你来我往,难分胜负。直到4月11日,八路军猛力冲出重围,发起了决定性的总攻。

面对重重夹击,日军节节败退。4月15日,东线作战部队于清晨时分从龙门突入,夺回了城内阵地。随后王震、刘立人等人陆续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八路军胡宗南的亲兵旅也加入了战团。他们在龙门所部狭路相逢,与日军激战数小时后方能突破城防。曾有战士丢失步枪,不得不徒手与日军格斗,双拳难敌四手,最终壮烈牺牲。

次日凌晨,武庭麟部从南门突入,直扑日军指挥部所在地。日军临时阵地被摧毁数处,指挥官更是身中数弹阵亡,洛阳城彻底沦陷。

4月18日,各路部队会师古都,与当地民众一同欢庆胜利。在龙门广场,武庭麟更是受阅了八路军和东线部队的誓师大会。

随后,洛阳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古都解放纪念大会",纪念了两年多前那场惨烈的保卫战。会上,武庭麟被追认为"保卫古都英雄",并授予陆军中将衔。15军官兵也被集体嘉奖,成为抗日英雄的代表。

此后,武庭麟调任第五战区副司令,继续指挥作战。1949年,他更是以中将军衔被授予"八一"勋章,被载入了民族英雄的殿堂。

今日,洛阳保卫战的历史已铭刻在了这座古城的肌理之中。龙门广场上矗立着纪念碑,警示着后人永远不要忘记先烈们的英勇奋斗。作为"永垂不朽的抗日英雄城",洛阳将永远成为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