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特别喜欢这次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希望在课余时间有机会能进行专业的戏曲学习。”近日,在邹城市第十一中学举办的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活动上,学生步翰林有感而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中,舒缓悠扬、韵味十足的《渔歌调》,铿锵大气、行腔酣畅的豫剧《断机教子》以及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邹鲁礼乐团演员们专业的唱腔、娴熟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美妙的戏曲国粹视听盛宴,赢得阵阵掌声。

邹城市护驾山小学则上演了《孟母三迁巡回路》剧目。同学们不仅可以欣赏表演,还跟着戏曲老师一招一式沉浸式学习,体验戏曲魅力。“戏曲进校园不仅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递普及了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护驾山小学校长冯成伟说。

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邹城把儒家拜师礼、成人礼等传统礼仪和“阴阳板”“平派鼓吹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带进校园,并精心编了传统戏曲唱段、戏曲舞蹈、伶歌、诗词吟唱、曲艺说唱等精彩节目,培养未成年人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兴趣。今年,邹城市计划开展80场“戏曲进校园”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戏曲进校园”,邹城还大力推广“书法进校园”活动。走进钢山小学,只见教学楼连廊一块块小黑板一字排开,每一块小黑板上都有用粉笔板板正正书写的汉字,下面署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名字。近年来,钢山小学联合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以“大学+小学”的形式,将高校教授请进来,教孩子们写字,阐释书法内涵。“我们坚持开展每日一字活动,让每一位教师给学生做示范,带动全体学生爱写字、写好字。”钢山小学校长林西亭说,汉字书写不仅让师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还坚定了他们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弘扬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信心和决心。目前,邹城已有2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书法特色课程,覆盖学生3.4万人。

此外,邹城还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富集优势,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学生们的传统文化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调好的漆滴在水中,吹动或搅拌水面让纹路形成变换……”在邹城市近期开展的“文物识邹鲁——孟子湖畔的邹博课堂”活动中,邹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学生制作漆扇,活动吸引60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领略邹鲁文化的历史之韵、人文之魂。活动现场展览了《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中的文物龙元素,讲述了生肖文化的魅力和发展历程,学生们现场体验了手作漆扇、投壶射礼、丝网印刷、雕版印刷等传统手工艺项目。配合“文物进校园”活动开展,邹城还特别推出“家乡文物我来讲”主题活动,同学们变身红领巾讲解员,走进博物馆,进行现场和线上讲解,在体验讲解工作的同时,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截至目前,邹城已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60余场次。

近年来,邹城立足本地职责和文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基地资源、主题课程、家风家教等多维度建设,通过开展国学小名士、孟子经典诵读、文明礼仪操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升打造孟子学堂690个、“少年孟子”读书班200个,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

(通讯员 盛超 孔千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