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也的长篇小说《午后仲宫镇》首发于《万松浦》杂志2023年第二期,接下来又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了单行本《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

傅雷说:“倘若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作家路也基于童年时期独特的地域经验和时代经验,以清新诙谐的语言和看似无序散乱实则编排匠心的故事,向读者摹画出一幅生动的童年画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仲宫镇,正处于改革开放前。酿酒厂食堂的饭菜随着酒糟味四处飘香,牵引着孩子们的心魂;木头箱子里的冰棍跟着车轮走街串巷,调动着人们的味蕾;那时的孩子们在部队大院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在南河滩的水洼里捕鱼虾……这些都是路也在书里描绘的景象,是她记忆里四十年前的仲宫镇,童年故事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以酿酒厂、石头大院、核桃树小学、南河滩四个场所为中心展开,在按照空间进行讲述的同时,又以时间顺序向前推进着叙事。此书似乎是小说主人公“路小路”的“童年生活日记”,重点写了她五岁到十岁之间的故事。从姥爷家被接到父母所在的仲宫镇生活,路小路对一切感到新奇:飘着酒糟气味的酿酒厂、充斥着家长里短的石头大院、学生和老师斗智斗勇的核桃树小学、引发父辈母辈爱情旧事的南河滩……然而,随着小脆脆爸爸等人被“拨乱反正”,一个时代宣告结束了,路小路的童年跟着黄河牌大卡车渐行渐远。

童年是培育整个人生的温床,也是许多作家的“取景地”。《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里那像抒情诗一样的讲述影响着几代读者。《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与前辈们的作品有着很多相同点,都表达出一种地域上的“根性”和时代上的“不可替代性”。

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跳大神、放河灯、看庙会等故事加上地域化的语言表现出浓烈的“东北”气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闹鬼的房子、做小买卖的吆喝声、虎坊桥灯会等故事,以及火炕、鸡毛掸子、桂花油等物象,共同传达出了“京味儿”腔调;路也的《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则展示着泰山脚下的齐鲁风情:关于镇上人多么爱吃花椒、生葱、大蒜、酱油的趣事,父亲如何杀鸡,自己怎样钻阳沟和翻墙头,将蚂蚁写作“米羊”,将不开心写成“不欢气”,把走路不稳说成“哩溜歪斜”,这些情境及词汇都非常接地气,夹杂着方言和俚语的书写连缀出这本书独异的“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地域性将萧红、林海音和路也的北方经验组成了一个“大三角”,那时代性则又将她们拆解开来。《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这两本书在地理经验上有所区别,而故事发生背景则基本属于同一个时代。《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有着相同的贴近地域的“根性”描写,又对应着不同于萧红和林海音的另一个时代,书中出现像《卖花姑娘》《我是公社小社员》等歌曲,以及“出口转内销”“海鸥牌洗衣膏”“友谊牌雪花膏”“青岛钙奶饼干”“露天电影”“游街”“四个现代化”“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符号,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假如说突出时代性和地域性是路也对这个小说进行的整体方向性把握,那么,结构考量尤其是细节观照则体现出了作家的叙事策略。

路也曾在一个创作谈里表示,她写小说时喜欢把细节往好看里写,喜欢黑色幽默。在路小路钻进锅炉炉膛里捡煤渣并差点儿被烧着之后,她写“连续一个星期,我放屁都是煤烟味儿的”;将新棉鞋踩进茅坑而遭受家长骂粗话时,她写“看来,我妈真是被我气疯了,她骂我的话,其实骂的全是她自己”;看露天电影时,小男孩口袋里的炸药不慎被烟蒂引燃以至浑身着火时,被描述成“那个吓人的火球……演着演着,从上面演到下面来了”……类似表达体现出黑色幽默意味。这里的黑色是什么?里面未必没有面对动荡时代的一丝不安或一丝无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桃树小学”这一章在全书中占篇幅最重,也最有趣。从路小路吵闹着入小学开始写,直到多年未能生育的大舅妈收养婴儿结束。书里有一个独立自由的儿童形象:书包中装满了与学习无关的一切;用石头砸破同学张大明的脑袋;午休时,上演夺过教鞭追打班长的戏码;班主任在期末操行评语中写下:该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当男生宫喜娃在全班同学面前脱下裤子时,只有她一个女生没有低下头,同学们便嘲笑她是流氓;当穿着“小皮嘎”走在路上,却迎来了一顿莫名的毒打……核桃树小学的故事嵌入读者的情绪,探讨了童年成长问题。书中的其他章节亦是如此,均用欢快的笔调,将携带着个人记忆的情绪氛围以及“跳跃”和“流动”的细节呈现到读者面前,散淡自如的情景转换和旁逸斜出的表达手法使得阅读过程十分愉悦。

童年是什么?主人公路小路的童年是由问号主导的。她问:“为什么明明是太阳晒我,却要说成我晒太阳?为什么黄瓜明明是绿的,偏偏叫成了黄瓜?”当她看到小何子叔叔收养的小白猪时,就问:“它叫什么名字?”当她知道潘姨相亲失败是因为被对方嫌弃不够魁伟时,马上请教:“什么是魁伟?”另外,面对姥爷称呼自己“外甥女”时表现出了不理解,保姆春倌与战士私奔等事件引发了对女性命运的困惑,换牙期产生出来了诸多成长烦恼……各种各样的发问将读者拉回童年的纯真和美好,心生暖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的乐趣、北方山区的自然景色以及独特的时代特性,在路也笔下融合为《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的文学意蕴。它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童年印象,更是一种时代乡愁、文化乡愁,是对“归属感”的追寻。正因这种追寻,路也的写作才有了一种旷达和从容。面对悲剧,她用趣味来填充;面对喜剧,她用散淡来稀释。轻盈的文笔,舒缓的讲述,将一个孩子的喜悦与悲伤表达了出来。

(张鑫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