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毓肥

过去 24 小时,有关城区智驾,又来了一波全民皆兵。

我们从今天下午往回说,何小鹏来自美国的一手测评。

他在加州体验了特斯拉 FSD V12.3.6 版本(无座舱摄像头 DMS 的最后一版 FSD),并且表示「FSD 在硅谷和高速表现极好,可以达到很高的分数,很多路况处理都很丝滑。」

从加州大道参数图片)一路开到斯坦福、谷歌、奥克兰教会湾,何小鹏对 FSD 有赞叹、惊讶,也表示 XNGP 相比 FSD,在本土化路况、技术路线上,完全可以同台比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甚至找到了 FSD 的一个「bug」——无导航状态下,依然启动了FSD,并且一条直路开到头,甚至能右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他也体验了一个月前刚立下 flag,要在「核心出行区域智驾体验」对标的谷歌 Waymo 无人驾驶出租车,并且在微博说「在旧金山城区 Waymo(比 FSD)表现更好」

何小鹏的微博,是过去一天舆论场对「城区智驾」你追我赶的高峰。

今天一早,小米 SU7 澎湃 OS 1.2.2 的内测推送截图流出——最重要的两项更新,分别是「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开通 10 城」,以及「优化城市领航开启后 SR 感知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月 25 日北京车展上,雷军列下的时间表是「5 月底推送首批 10 城」,虽迟但到的小米的城市领航,也将携泼天流量涌进量产比拼。

再往回一点,最近动作频频的理想,昨晚开启了新一轮城市智驾的招募,关键词是「不限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全新大版本号「6.0.0」命名的全新 OTA 版本,将在 2024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向体验用户推送——在 26 号,也就是本周五傍晚 6 点前,所有 L 系列和 MEGA 车主都可以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 AD Pro 和 AD Max 车主,体验到的 6.0.0 功能会有区别,关键在于 MAX 车型的「无图」。

不仅米小理,当时间来到 2024 上半年最后一个月,我们能清楚嗅探到新造车对「城区智驾 GPT 时刻」的疯狂追逐。

何小鹏在微博上说「我相信 2025 会是完全自动驾驶的 GPT 时刻」,倒推到 2024 Q3,各家会在「真·全国都能开」的城区辅助驾驶上,完成,或者说力争完成无图化+大模型化+端到端化的全面部署。

比如华为。

4 月份被正式命名为「乾崑」的华为 ADS 3.0,号称实现了「一张 GOD 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S 3.0 的架构图,跟今年下半年各家要上的结构大致方向趋同,感知→决策→规控的流程不追求单纯的「合在一起」,而是偏向于将决策和规控做融合,然后感知从 BEV 扩张至更大范围的真实世界理解。

目前已经开始预热的享界 S9,将会是 ADS 3.0 的首发车型,它会成为华为「全场景智能纯电技术」的集大成轿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相比之下,智驾声量平淡的蔚来。

最近蔚来智驾领域的大新闻,是智驾团队的架构重组,以及从 6 月份开始慢慢预热的 Banyan 2.6.5。

虽然挂着 .5 的后缀,但这个版本会成为蔚来「安全智驾」路线的又一次坚持,比如误加速抑制辅助 MAI+ 的再次升级,比如上线首个基于端到端的增强 AEB,GOA 通用障碍物预警与辅助速域提升至 10-150km/h,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季度各家会开始下一个回合的「全国都能开」,此前蔚来智能驾驶产品体验负责人 Harry 在用户面对面中提到的信息,是三季度蔚来将实现「新开的高速,当天即可用」,以及「NOP+ 不记忆路线直接开进停车场」

和「开程」一样,蔚来智驾的宣发依然有自己的味道,强调安全和场景体验。

而以上,仅仅是有明确目标,以或者说有明确时间表的一部分新造车企业。

比如同样在今天,极越推送的 1.6 版本系统,将开城范围从 100 城扩大到 300 城;

极氪目前看来稍慢半拍,最新的表达是「今年计划在城市场景为用户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而智己 L6 5 月 25 号落地了上广深苏的「去高精地图城市 NOA」,年内也要加入「全国都能开」的大战。

除了车企以外,和华为类似的智驾方案供应商,也在各自赛道上争分夺秒。

比如刚刚正式独立的卓驭,目标是在 8-25 万的主流区间内,普及高阶智驾,其 10V+100T 的高阶方案,会在未来两年内推动 15 万级车型的「高阶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民、全价位、全尺寸的智驾普及,乃至于高阶智驾的中高端价位普及,会伴随着 2024 年上半年的结束,迎来新阶段的开始。

大家都在期待智能驾驶的 ChatGPT 时刻,但有谁还记得当年的盛况,以及更早的艰辛?

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发布了 ChatGPT 的早期预览版本,5 天内席卷 100 万用户。

万人空巷背后的贼挨打,则是 2018 年 6 月,GPT-1 模型就已经发布,当时它的主要功能,还只是「预测句子中的下一个单词」。

过去五年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以及深度学习芯片、半导体工艺的全方面进步,共同为「GPT 时刻」贡献弹药。

来到智能驾驶时代,软硬件即将迎来下一次爆发。

从硬件层面解读,何小鹏判断 2025 年,自动驾驶迎来「GPT时刻」的依据,可能是届时英伟达 Thor、蔚来神玑、地平线征程 6、龙鹰智驾 AD1000 等 5 纳米世代芯片,会引领下一波算力跃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软件角度去看,今年三季度开始——或者说从二季度最后半个月里,端到端、模块化端到端、VLM、大模型等术语和功能交织的传播浪潮开始,会是各家最终实现全场景城市辅助驾驶,并且最终实现 L4,乃至 L5 自动驾驶前,一次激烈,但可能不决定终局的「演习」。

至于终局,李想本人曾经在月初的重庆论坛上,给过一个理想汽车自己的时间表,某种情况下,也代表着这场「全场景智驾登陆战」,或者说「传播战」、「认知战」的烈度:

「三季度正式推出无图 NOA,今年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推出有监督的自动驾驶,无监督的 L4 自动驾驶在至少三年内一定会实现」。

下周开始,战况升级。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