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摄影报道

“我相信我们的戏剧学院,未来会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土壤,开出一朵朵璀璨的花朵!”

6月24日,四川青神,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与四川省川剧院校企战略合作签订仪式上,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高兴地说。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戏剧学院。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全省首个民办大学开设戏剧本科专业,计划将于明年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正式签约

演员有缺口 热门川剧一天演6场

“去年仅芙蓉国粹川剧秀就演出了735场,今年截至5月17日已经达到319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成。”陈智林说,“今年省川剧院仅旅游演出,预计就会超过1000场。最近两年,看川剧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多!”

四川省川剧院副院长刘欣告诉记者,根据统计,进剧场的观众超过6成是年轻人。特别是暑期,大部分都是学生来看川剧。“我们最火的剧,一天要演6场,有时候演员累得不行。”刘欣说,川剧大火的同时,却面临的是川剧演员、特别是高素质演员的短缺。“不光我们不好招人,市州区县也不好招人。随着各地恢复川剧团,未来人才会面临更大的短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

“目前川剧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个瓶颈,就是学历教育问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杜林说,“成艺大学和省川剧院的合作,能够形成体系和阶梯式的培养,对川剧发展来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董事长余开源

合作有情怀

两位川剧“顶流”当老师

“去年8月开始,我多次和陈智林先生接触,最终促成合作!”签约仪式上,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董事长余开源高兴地说。根据协议,陈智林院长将受聘为成艺大学戏剧学院筹备组负责人,并聘请相关艺术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甲方戏剧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甲方的教学、专业建设和开展相关讲座或指导工作。

记者注意到,余开源本人也是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

1983年,四川省在全省“海选”一名演员在省川剧院《绣襦记》一剧中扮演郑元和一角,风华正茂的余开源被选中,赴京汇报演出,引起巨大轰动。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比赛演出,余开源主演的《轵侯剑》一剧荣获国家大奖。1991年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余开源川剧小生专场演出”。“我本人也是个川剧老戏骨,我相信和陈智林主席联手,在川剧领域,一定可以有大作为!”余开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签约现场

培养有土壤

15亿打造1800亩公园式校园

据了解,双方将在戏剧学院建设、剧目创作和川剧文化研究三方面展开合作。包括组建戏剧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适合戏曲艺术教育的教材,结合剧院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教材体系;四川省川剧院将作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优秀毕业生可以作为四川省川剧院任选的后备力量。

双方还将深入挖掘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共同创作精品戏曲剧目和戏曲艺术作品。不定期组织与传统文化和川剧艺术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争取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籍、论文等形式出版,共同申报国家级、省级或地方级课题。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校长余天翔透露,未来两年,该校将在眉山青神投资超15亿元,新建超20万平米的配套设施。“目前校园里光公园就已经有2个了,未来一定会成为川剧人才培养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