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第二届“海棠杯”山东梆子专业大赛颁奖典礼暨“庆七一”山东梆子戏曲展演在山东梆子发源地之一菏泽市郓城县举办。

据了解,山东梆子作为山东省独有的戏曲艺术瑰宝,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它不仅是传统戏曲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粗犷的唱腔表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与热情度很高,一共有11个县市区的山东梆子剧团参加比赛,通过初赛、复赛、决赛共8场比赛,评出了最佳表演奖10名,优秀表演奖10名、表演奖17名,分别授予‘山东梆子青年十大名演’、‘山东梆子青年十佳演员’、‘山东梆子青年十佳新秀’称号,对应奖励现金一万元、五千元、两千元。”郓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冠英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获得本次大赛最佳表演奖的“青年十大名演”登台亮相,新编历史剧《闯幽州》《萧城太后》、传统剧目《刘金定征南》《老羊山 诉堂》《辕门斩子》《李慧娘 鬼怨》《豹头山夸罗成》以及现代戏《黄河滩 老槐树》等选段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不少戏迷票友全程用手机记录下这精彩时刻。

郓城县是山东梆子、柳子戏、枣梆等多个剧种的发源地,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戏曲经久不衰,自古就有“书山戏海”的美誉,山东戏曲界素有“无郓不成戏”的说法。近年来,郓城县把戏曲文化作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奖扶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建设了专门场馆,全力支持戏曲研究和排练演出,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支持戏曲事业发展。相继打造出《跑旱船》《百鸟朝凤》《黄河滩·老槐树》等一大批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家和青年演员,多项戏曲作品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将在继承山东梆子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推动表演形式、唱腔音乐、剧本创作等全方面提高,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剧目,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郓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晖说。

本次活动由山东地方戏联盟、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共郓城县委宣传部、郓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山东省柳子戏传承保护中心、山东梆子戏迷票友联谊会共同承办。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蒋鑫 通讯员 苏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