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末三国,最顶级的拉风豪门无疑就是诸葛家族了,诸葛亮辅佐蜀汉自不必说,诸葛亮亲大哥诸葛瑾是孙权心腹武将,其子诸葛恪更是托孤重臣,曹魏也有诸葛家的人,此人就是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

就如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所写:“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意思就是诸葛诞与夏侯玄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是乱世大族的的基本操作,这实际上就是多线下注,总有一注能赢。其他家族也一样。

曹魏正始八年五月,曹魏政坛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傅司马懿突然称病隐退,从此不再过问政事。曹魏政权由两人辅政变成了曹爽一人掌权。

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懿是蛰伏起来,处于潜伏期,待时机来到给予曹爽致命一击。而由于曹爽大权独揽,一意孤行,彻底得罪了门阀士族,双方矛盾开始激化,实际上,司马懿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司马家代表了所有士族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平陵之变根本不可能是凭借司马氏自身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实际上一个以司马懿为核心的反曹爽集团是长期存在的,只不过一直潜伏在水下。由于曹爽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因此势必造成朝中许多实权派的不满,太尉蒋济就是其中一个。

曹芳继位之初,蒋济是担任领军将军,这是禁军最高指挥官,是保卫皇帝安全的最高统帅,而曹爽将弟弟曹羲任命为中领军,蒋济则被转为太尉,太尉位居三公,地位崇高,但毕竟没有实权,可以说,蒋济心中恨透了曹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济不仅反对曹爽,更是强烈反对正始改制,因为当时曹爽对禁军制度的变革严重地侵害他们这些士族子弟的利益,蒋济于是在上疏题道:“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国家法度只有闻名天下的当世奇才才能制定并流传于后世,岂是“中下之吏”可以随便改易的?他将抨击的目标直指曹爽集团。因此蒋济是司马氏家族以外反曹爽立场最为坚定之人。

还有一个代表性人物就是廷尉高柔,高柔执掌司法二十余年,但也被曹爽免职,被调任为太常,虽然也是九卿之一,但高柔的权力被削减是显见的。再比如司徒王朗之子王肃,这是司马家至亲,少府王观,东汉名臣卢植之子卢毓等等,虽然说曹爽打压士族不能说有错,但如此激烈地打压,显然是激起了世家大族的强烈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司马懿在暗中构建了一个与曹爽针锋相对的政治团体,他们与曹爽集团年轻化的特征相反,而是多以曹操时代的老臣为主,他们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对曹爽集团的诸多打压士族和不法行为感到不满,于是最终凝聚在司马懿这面大旗之下。

虽然司马懿集团在实际权力方面远远无法与曹爽集团抗衡,但这些老臣在朝中的影响力是很广泛的,也为司马懿在日后的斗争中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至于说司马懿主政之后,发生的淮南三叛实际上就是另外一派士族代表意图取司马家地位罢了,说白了就是分赃不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核心问题在于士族可以接受司马家掌控朝局,但绝对不能接受司马家废立皇帝,嘉平六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文钦等因此起兵,讨伐司马氏。史称淮南二叛。

司马师在此情况下,亲自带兵平叛,叛乱平定了,司马师也快不行了,在这种情形下,司马师让弟弟司马昭为大将军兼录尚书事,不久又加升大都督,拥有奏事不名和假黄钺的特权。让镇东将军诸葛诞为都督扬州诸军事,负责淮南残局,收拾寿春的善后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闰正月二十八日,司马师死于许昌家中。司马昭接班之后,就派心腹贾充,以监察军容军纪的名义,下到各地方审查一番。贾充到下面转了一圈,就告诉司马昭:“以我的观察,诸葛诞迟早会生异心!现在动手除掉他,晚了要生大乱子!”

诸葛诞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诸葛瑾和诸葛亮的族弟,贾充认定诸葛诞日后必反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诸葛诞在寿春城大肆邀买人心,学你司马懿蓄养死士。

第二,诸葛诞以防范东吴的名义扩军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贾充建议司马昭,召诸葛诞入朝,明升暗降,先把兵权夺了。如果诸葛诞不肯来洛阳,就以朝廷的名义将其罢黜,并派兵剿灭。应该说,贾充看人还真准,诸葛诞是真要造反,之所以当时的没有反,就是因为觉得时机不成熟。但现在面对司马昭的调他回朝的诏书,知道不反不行了。

甘露二年六月,诸葛诞杀掉扬州刺史乐綝(乐进的儿子,司马昭的死党之一)。夺取其兵权,而得知诸葛诞造反,司马昭征调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共计26万大军,并带着同时带上太后和皇帝曹髦,并以皇帝的名义御驾亲征。命镇东将军、豫州刺史王基为先锋打头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诞得到消息后,立即屯兵于寿春严阵以待,又让部将吴纲带小儿子诸葛靓,到东吴当人质请救兵。东吴让文钦领兵三万支援诸葛诞。文钦的大军刚入寿春,王基的大军就赶到寿春城下,此时正好是七八月份,暴雨如注,整个淮南地区的水位都在上涨,这个时候攻城对魏军不利,毕竟魏军不习水战。

司马昭虽然不会打仗,但他知道谁会打仗就行,司马昭将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王基指挥,自己居中调度负责后勤,王基让魏军把寿春围得跟铁桶一样,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又让石苞和兖州刺史州泰率军防范东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军主帅朱异几次带兵都没有突破死魏军防线。东吴权相孙綝得知消息,以作战不利为名将朱异给杀了,朱异不仅是东吴的大都督,还是江东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下东吴自己家里先乱了,于是东吴只能退兵。仗是彻底打不下去了。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基对寿春也是围而不打,就是要困死诸葛诞。就这样困了半年多,直到甘露三年正月,寿春城内的粮食开始告急,于是文钦就提议,把淮南本地人全都遣散出城,只留下吴军坚守待援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诸葛诞不同意,因为如此一来我就成光杆司令了,寿春也姓孙了,在这种情况下,二人的嫌隙越来越大,魏军还没有攻城了,他们自己窝里反了,诸葛诞把文钦给杀了,文钦死后,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逃出寿春,投奔司马昭。

文鸯是造成司马师去世的罪魁祸首。魏军众将一致表决:直接砍了!可司马昭颇有大政治家的风度,赦免了文鸯,只让他做了一件事——带着几百名骑兵冲到寿春城下招降。这一招太有效了,文钦的儿子都可以免死,我们还担心什么,寿春守军无心再战,彻底崩盘,诸葛诞被魏将胡奋所杀。说来也巧,寿春城一破,旱了快一年的淮南竟天降暴雨,把司马昭的营垒都给冲了,天意使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作为人质,送到了东吴,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诸葛诞家族避免了被灭门的结局。诸葛诞兵败后,全家被杀,只剩下留在东吴的诸葛靓,他官至右将军、大司马之职。到了279年,西晋派大军征讨东吴,诸葛靓率军抵抗,但却未能取胜,他只好隐匿在琅邪王府里不出。原因就是诸葛靓姐姐嫁给了琅琊王司马伷,也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奶奶。

司马炎于是就亲自去见他。诸葛靓不想见司马炎,甚至跑到了厕所里面。司马炎也追了进来,他对诸葛靓说:“不谓今日复得相见!”诸葛靓哭着答道:“臣不能漆身皮面,复睹圣颜,诚为惭恨!”因为诸葛靓始终无法忘却灭门之仇,所以他不愿意见司马炎,也拒绝在西晋朝廷做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诸葛靓回到了老家,“终身不向朝廷而坐”。靠着与晋武帝的朋友关系,以及姐姐是王妃的缘故,诸葛靓黯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诸葛靓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诸葛颐、诸葛恢,两人在东晋时期历任要职,地位十分显赫。也算是留下一点香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