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凌晨一点二十五分,上海市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上围满了不少群众,所有人都好奇那个在上海公路上“睡”了十四年的钉子户到底是谁。

十四年了,这座拥有两条岔路口的沪亭北路终于能够像正常的公路一样,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了,不用担心和车相撞,不用担心交通事故频发。

那么这条路上到底有什么?又为何说这条路有两条岔路?“睡”在沪亭北路上的钉子户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亭北路

专属于沪亭北路的“三层洋房”风景线

2017年以前,随便问一个上海人有关于“上海最牛钉子户”的消息,不少人都会表示;“哦,那个三层洋房啊,怎么不知道呢。”

沪亭北路上的三层洋房从2003年一直坚持到了2017年,不管政府人员如何劝就是不愿意拆迁,而当时户主放出的拆迁要求是,只要政府给自己一个亿的赔偿款加上六套房,自己二话不说就搬走。

那么,户主为何一定要一个亿加六套房产的要求呢?为何不按照政府给出的条件进行拆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层洋房

户主叫做张新国,年轻时候是上海建筑公司的一名员工,所以早早便对房产很是讲究。

张新国和妻子结婚之际,便在自家宅基地上建了两层房,生活的也很是惬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儿子女儿的出生,孩子也慢慢长大,曾经宽敞的二层楼自是变得拥挤起来。

再加上儿子女儿谈了恋爱,结了婚,小洋房就更加拥挤了。这可愁坏了张新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家

那栋两层楼的房子不仅有自己的岳父岳母,儿子女儿,还有儿媳女婿,这么一大家子人就挤在那栋两层楼,时间长了,自是闹矛盾。

为了避免儿子女儿两家人吵架,张新国决定用这些年自己和妻子用小本生意攒下的十五万,再向亲戚朋友借借攒够二十万,张新国在自家二层楼的基础上又盖了一层

1997年5月10日,三层洋房的张新国自是引来了村里不少人的围观。

“哟,老张,你家房子好看得很。”

“老张,你家房屋气派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村民的夸奖让张新国有些骄傲不已,甚至感觉自己很是有面子。张新国更是一度觉得自己这二十万没白花,至少面子上很是过得去。

自那之后,张新国便是村里最大小洋房的房主,加上第三层楼的面积累积,张新国家将近有三百多平米。

生活也顺畅了,儿子女儿也不用再因此有隔阂了,自己还能利用一楼的平房租给人家做点生意,还能从中收个一年的房租钱。

又能住上大房子,又能赚钱,两全其美的好事让张新国一度成为村里的大红人,都夸他有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然而日子并没过多久,张新国的笑容便散去了,转而是阴郁的脸庞,又到底发生了什么?

白掏二十万盖了第三层

2013年1月15日,上海市市政建设规划的名单中将张新国所在的村落划进了城市建设序列。

这项文件的下达也便意味着张新国所在的村要拆房子了,拆房子自然就是有补助,这公家给钱,怎么能不快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村里不少人很是激动,因为张新国所在的村庄要建成公路,所以大家的房屋自然就在补偿名单上,张新国也是激动得不行,自己的三百多平米的房子若是公家拆了再补钱,那估计能有不少。

然而补偿的条款下来后,张新国傻脸了

首先拆迁补偿是按照宅基地的面积,并不测量实际面积,再者,按照家中儿子的数量来分配房子,说白了,儿子多分的也多,女儿的话只能分到一套小房子,儿子就是一套大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这可让张新国无奈了。

不管是哪一条自己都不沾光,甚至还有些吃亏,这话又怎么讲?

分房的政策是按照一张有效宅基证、一个男孩,能够分得大、中、小,三套房子,还有一套多子女政策补偿房120平米。

除去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情况,房屋按照宅基地的面积,那自己搭的三层楼无非就是白建了,甚至自己用了二十万盖的第三层,公家不赔款,因为张新国家的宅基地面积,一共就是登记的两层楼面积那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家

这可给张新国气坏了,按照公家的标准,每平方4500元的补偿,自己就是盖了三层楼,最后也只能拿到两层楼的补偿款---230万元。

张新国如何想都觉得不舒服。

最要命的是,自己和邻居家两层楼的补偿款是一样的,本在村子里被夸奖惯的张新国如何承受得住自己多掏二十万,最后落得跟人家一样补偿款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这还不是张新国最生气的,邻居家是两个儿子,户口本上是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走丢了,但是按照政策,邻居家就是三个儿子,所以他们家能分到六套房子。

这让张新国更加生气了。

总是觉得自己吃亏的张新国扬言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搬也不让公家拆房子。

2003年7月10日,九亭开始正式拆迁,村里不少村民都上前去在协议上签字,激动地等待着公家分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

唯有张新国,说什么都不愿意签字,就差张新国了

“老张,你别在这搞特殊化啊,政策就是政策,哪能由着你在那胡来。”

村主任对着张新国好言相劝道。

然而张新国就是不同意,说什么都要让公家给个说法,并直接在现场扬言给自己一个亿外加六套房,否则自己就是不签字。

张新国的口出狂言让村主任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如何劝诫张新国就是不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家

无奈之下,村主任只能作罢,甚至直言张新国就是油盐不进,张新国不听,甚至告诉村主任自己要闹到法院去,闹到政府去。

发商和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也是极力劝阻张新国:“政策都下来了,你不服也不行不是,你这到时候一闹,说不定你那原本应该分你的几套房也没了。”

众人的好言相劝在张新国耳朵里听来很是扎耳,本就有些不情愿的张新国见到众人都在声讨自己,更是觉得没了面子,也便更加生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没办法,除去张新国一户人家,剩下的人全部签了字。

以为只要自己不签字,便不会动工的张新国如意算盘却是打错了。

他们绕过了张新国的家,建设了一条公路

也便有了后来沪亭北路的双岔口公路。

见到政府竟然绕过自己,张新国显得有些彷徨,但还是坚持不走人,就这样到处上访,逢人就说自己的“冤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在马路中央一待便是十四年

硬抗十四年

“上海最牛钉子户”“马路中央的三层洋房风景线”“睡在马路中央的一家人”,各种各样的头衔均向张新国一家袭来。

上海人几乎无人不知沪亭北路那个“三层洋房”的风景线。

结果也是导致那条路交通很是拥挤,本就是公路的路段,因为张新国家小洋房的缘故,车撞头,发生事故很是频发,唯独拥有两条岔路的路段很是拥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家

张新国一家人这些年也是不好过,不仅一层的平房没了生意马路中央“睡”了十四年,到处都是汽车鸣笛声,出门都要当心车速,生活上的不方便让这一家人过的很是心累。

此外,曾经的村民都已经住上了政府补助的房子里,又大又宽敞,而自己不仅拥挤在马路中央,甚至还要遭到以前邻居的议论。

张新国很不舒服,甚至议论声传遍了上海,只要是走过沪亭北路的人,都知晓这是最牛钉子户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从2003年到2017年,张新国四处上访,只要哪里有官司,有关于拆迁,张新国必定上前凑个热闹。

十四年了都没有信,张新国也是很疲惫,甚至自己的岳母因为半夜的汽车鸣笛声,心脏病犯了还住进了医院。

那么当时为何拆迁的时候要按照宅基地面积进行补偿,而不是实际面积呢?

2003年,住房建筑的法律监管有失偏颇,不少人钻法律空子违法建造房屋,以便在一定的拆迁补偿款项上获得更多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政府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所以一律规定按照登记时自家的宅基地的面积来算,这也是为何张新国即使盖了第三层房子,也不算数的原因。

并且当时的张新国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还特地和邻居签署了宅基地的转让书,因为自家的基地面积不够,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便向去到城里住的邻居签署了协议。

以为一切都已经办妥的张新国却不知道,这在法律上并不认可,且无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村里的宅基地属于集体,不能用来私人买卖,所以没有得到住建部门的认可,也没有相关的协议书,则无效。

但张新国与邻居签署了协议书又为何无效呢?

张新国与邻居签下的所谓宅基地的协议书并未去到住建所公证,所以张新国与邻居私人之间的买卖并不作数。

在2003年7月10日之后,张新国一家便“睡”在了大马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家

随着时间的消逝,自己的年龄也逐渐年迈,张新国自是有些吃不消了,为了再搏一把,张新国拿着当初和邻居签下的协议书再度找到了政府人员。

但政府人员的告知与2003年告知的一样,私人协议并不作数,且并未去到住建所登记,法律这一关都过不去。

张新国知道十四年了还能有什么希望,但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如今的情况是不仅自己没有新房子住,也没有政府补贴的补偿款,自己改的小洋房还处于大马路中央,前后进退两难的张新国也开始反思自己当年的“漫天要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新国、陆辉

这个时候,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上任,有关于张新国一家的问题是历来迁办主任最头疼的问题。

之前的上任主任都是直接被张新国撵出来,好话都没有几句。

为了保障张新国一家的生命安全,也为了拔除这个驻扎在马路中央十四年的隐患,陆辉决定去到张新国家试一试。

本就有些后悔的张新国虽然见到陆辉也是有些脾气发冲,但终归是没有了之前的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2017年2月10日,陆辉来到了张新国的家中。

陆辉也是很直接,告诉张新国,自己和他没错多少岁,大家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操劳了半生,如今生活在大马路中央,老人以后又该怎么照顾。

见到张新国不吭声,陆辉知道自己的话说到了张新国的心坎里,于是两人继续唠着家常,最初的张新国虽然有些明白陆辉的意思,但面子上依旧是挂不住。

但陆辉知道,张新国开始思考自己硬抗十四年的意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陆辉不放弃,继续做着张新国的工作,两个人一来二去也便熟络起来。

陆辉也开始为张新国分析局势。

“你现在带着一大家子睡在大马路中央,很多人已经有了意见,若是法院强制执行,把你房子拆掉,别说当年给的230万补偿,你是一分钱都拿不到,到时候房子没了,补偿款也没有岂不是得不偿失。”

张新国沉默了,陆辉说得如何不在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紧接着陆辉继续着:“但若是你搬走了,不光会得到和当初一样的补贴,政府还另外给你四十万的装修费,进行补偿,你自己看看对于现状的你来说,那个更划算。”

终于,张新国松口了。

驻扎在沪亭北路十四年的“钉子户”终是愿意按照政府的意见开始搬家。

并且在陆辉的帮助下,为张新国一家争取来了七万元的租房补贴,一大家子的人,房子被拆时候总归要有去处,陆辉考虑到了这一点,便向领导申请,为张新国一家争取了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式拆除

2017年8月17日凌晨一点二十五分,那个有着”三层小洋房”的风景线终是消失在了沪亭北路上。

从此沪亭北路也不再是岔路口

而张新国一家也按照政府的意思搬去了政府分配好的房子。

十四年的硬抗终是换来了一地鸡毛,除了身心俱疲以外,也没有所谓的一个亿六套房,最多只剩下了政府额外补助的四十万装修费。甚至这四十万的装修费当时政府就有补助,总之还是那么多价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十四年前的230万与当今的230万又如何能够相比?

2022年6月10日,已经住进新房的张新国过上了逗鸟玩乐的日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家里人也不用再为房子产生隔阂,若是张新国早日如此,又如何落得“上海最牛钉子户”的名号?

对于张新国的做法,你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