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9日21时57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江先生于1926年7月生于四川万县。1945年中师毕业后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学习油画。1949年投笔从戎,度过八年军旅生涯,1957年重返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复学国画。1961年毕业后留校执教。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名誉社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鲁迅文艺奖·优秀奖”、浙江省“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江先生既是中国篆刻艺术道统的一代传薪者,又是德高望重的书坛尊师。他师从诸乐三先生,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先生始终追求“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创新意识,书印兼通,以印入书,以书养印,入古而出新,厚积而薄发,俱臻高峰。

刘江先生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行者。他协助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创办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参与并推动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勃兴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篆刻艺术的精英人才。退休以后的刘江先生依旧勤奋耕耘,撰写学术文稿数百万字,筑造起极富深度的印学理论构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江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他的一生对母校、对社会、对时代始终饱含深情,他的创作扎根大地,心怀人民,他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不计得失。他对社会无私奉献,救灾济贫,捐资献作,不求回报,向社会各界的慷慨捐赠难以计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教育家谦逊仁厚的品格和道义。

6月20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及刘江先生亲属、挚友、弟子等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举行“大道传薪——刘江先生追思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浩: 刘江先生是高等教育的先行者,是艺坛的尊师,更是艺术道统的传薪者、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先生的篆刻以雄强、稳健著称,方寸之间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我从12岁起就跟着刘江老师学习,彼时世界观尚未成熟,刘江老师对我影响颇深。

第一是对人的态度。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始终抱着一种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这点非常可贵。

第二是对工作的态度。2006年我回到书法系担任副书记、副主任,去刘老师家里,我跟他讲我工作调整了,刘老师第一句话:“你现在做领导了,记得,你要为大家服务,你要吃得起亏”。这句话对我非常重要,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工作中一直铭记在心的。

第三是对教学的态度。刘老师讲篆刻细致入微。他让我从邓散木开始,一边是篆刻学,一边是邓散木的印章,学了一阵以后让我改成浙派,但是他说要学传统,要学秦汉印章,最后带我进入了秦汉印。当时作业多的时候,一个晚上三方临摹,但是刘老师第二天把六个人一方方都认真点评过来,我希望今天的教学依然能够保持这样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热情。

刘江先生扎根大地,心怀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计得失,对学生悉心教授、尽心照顾,对社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他以无私而崇高的精神,精湛而博大的艺术,赢得了同行和社会的敬仰!

金一斌:刘江先生的书印造诣含弘光大,他对书法高等教育的贡献尽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先生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书法艺术普及教育。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身体力行,为推动书法教育普及做了很大贡献。

1988年,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成立,这是中国教育学会成立最早的分支机构之一,刘江先生当选为副理事长。1992年,浙江省教育厅根据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的工作重点,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提供的专业人员支持下,成立了“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首任理事长是刘江先生,成为浙江书法普及教育的带头人,开展了一系列书法普及的成效性工作,研究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集体。

依托研究会的平台,刘江先生在书法艺术普及教育上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关各类书法教材、艺术普及读物的编写。1991年,受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委托,《写字》课本编写组成立,负责编写小学和初中的写字课教材以及相关教学参考书,刘江先生均一一把关。二是为研究会主办的全省中小学生书法教师暑期培训班加持。刘江先生长期担任《中小学书画》杂志名誉主编,最早的书名也由先生题写开名。2015年先生虽已高龄,仍领衔编辑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的书法练习指导,积极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自上世纪90年代初,总计上千位老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书法教师暑期班的培训,刘江先生每次都到场讲话。他作为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常常对中小学的书法老师参与书法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表示感谢。三是建立“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以基地的示范来带动周边同类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促进浙江中小学书法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全省已有四五百所学校成为实验基地,刘江先生曾亲赴多所学校指导小学生的书法学习,为学校题写校名和校训。四是指导组织书画比赛。研究会主办或联办全省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多次。尽管年事已高,刘江先生面对各类纷繁的学生层次和结构,都毫无架子、倾心传授,不断转化并优化教学模式。经过刘江先生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为全国书法篆刻创作界、学术界的精英骨干。

刘江先生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向先生一贯的家国情怀、高风亮节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冬龄:我认识刘江先生已经45年,当时他是国画系的书记,又是我们首届书法研究生的班主任、导师,他对我来说既是老师,又是领导,也是长者。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刘老师的精神,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学校与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我认为刘老师都做到了。

刘老师的正能量和党性是很强的,民主透明,大公无私;他尊师,对潘天寿先生、诸乐三先生等先辈的尊重是出自内心的;他爱护学生,能够包容学生的不同风格与性格。刘老师的一生非常辛苦,他也非常勤奋,他开创而后领导和发展了书法专业,为美院的教学、行政事务倾注了一生心血。刘老师对西泠印社也有极大的贡献;此外,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也是他一手缔造和创办的,为浙江省书法教育普及倾注心血;他也为自己的书法篆刻创作了不少专著……刘老师是永远的楷模,我们要向他学习,发扬他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篆刻笔记手稿

曹锦炎:我回忆几件与刘江老师相关的小事。1984年,我在美院教书时了认识刘江老师。后来我们在西泠印社中相识更深。刘江老师为人亲近,没有架子,我在刘江老师面前没有畏缩的感觉,他就像老师辈的好朋友一样。有一次我指出他写的书法作品中把“中国”的“国”字写错了。他没有批评我,还表示我讲得有道理,我深刻领会到了刘老师身为艺术大家的谦虚。

第二件事是成立浙江省甲骨文学会。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甲骨文学会,但浙江一直没有,很多先生希望刘江老师牵头。刘江老师找到我,希望我一起参与,我们成立了学会,并推选刘江老师为会长,他坚持让我担任副会长。学会成立后,至今挂靠在美院,每年开展活动,把浙江省民间写甲骨文的学者团结在了一起。

第三件事是成立学会后要举办一次展览。刘江老师对我说:“曹锦炎,你是副会长,你要写字,刻印”。我说:“我是搞研究的,对创作不擅长,已经多少年没有做了”。刘江老师坚持:“你要做”。于是我交了一幅书法作品和一方篆刻。作品有缺口,刘江老师用印泥修好,并在作品上题字:“为艺术战,曹锦炎篆刻,刘江题”。这让我非常感动。他对后辈的提携和平易近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吴宪生:我和刘江老师认识比在座的要早一点,1975年进学校的时候,刘江老师就是我们绘画系的老师,是国画小组的负责人之一。这么多年来,我对刘江老师一直很敬佩。刘江老师是一位好的老师,他对书法教育是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对我们这些当时书法篆刻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学生,手把手地教我们用刀,到现在为止印象还很深刻。刘江老师是一位好的领导。我留校任教,亦有赖于刘老师,师恩深重,永难忘怀。刘老师是一位好的长者。我们年轻老师当时是书法的门外汉,有事去求他,有求必应,我的第一方印章就是刘江老师刻的,中国美术学院老一辈教师对年轻老师关怀备至的传统,在刘老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刘江向沙孟海汇报工作

韩天雍: 刘江老师是德艺双馨艺术家。在1987年初识刘江老师,自己就得到学习篆刻的教材《篆刻艺术》。回想一路走来,在刘江和沙孟海老师的肯定和勉励下,从翻译《日本书道史》到学写小篆、主攻大篆等方面都有了逐渐突破。我每个月都上他家去,他总是在伏案,不是写字就是刻印。刘江先生的“专注”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刘江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书法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业,他的论文和著作对篆刻史、印章史都有重要的贡献。

王赞: “山高水长满江红,情深意远为人民”。刘江老师大爱无私,任教期间,他把重要的机会让给别人,他谦让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也为我们做人做事树立榜样,成为系里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刘江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是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学院书法教学的开创者,是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道德典范。他的一生对母校、对社会都饱含深情,三次向学校集中捐赠数百件捐赠作品,向家乡受困群众捐资献作,关心年轻教师,老先生不仅是把艺术教育传授给我们,更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刘江老师身上的品格和道义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江先生与沙孟海先生的书信

陈大中: 在刘江老师身上,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他的艺术人格的魅力。孔子曰“仁者爱人”,刘老师爱学生,爱同事,也爱社会。几十年来,他始终把对传统的重视、对前辈的尊敬、对同仁的真诚,视为一种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刘老师培养人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刘江老师谆为人师,诲人不倦,一生都孜孜奔走。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致力于中日书法、篆刻的文化交流,他传授书艺,以助人助己的表率,以教书育人的大爱激励我们。

吕金柱: 刘江老师这一辈人是中国美术学院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有非常崇高的革命理想,在工作中对传统非常崇敬,对工作非常殷勤。在中国美院的发展历程中,他们是学院的精神桥梁,他们的作品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刘江老师对学生十分关心,像父母一般教会大家如何待人处事,并对毕业生细致地传授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在往后的工作中,我与刘老师因筹建印学博物馆接触颇多,遇到困难他会第一时间进行指导,从这些小事里可见刘老师的品格,他是人民的艺术家。

来一石: 刘江先生一是为人柔。他非常慈祥,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来让学生坚持下去,从而大家愿意接近他,也愿意听其专业教学。二是为艺刚。他为人民、为大众、为国家葆有正气的柔心。刘江老师在专业上十分了不起,是唯一从甲骨文入手篆刻的,书印传统在他身上得到印证。在篆刻上,刘江老师有两大贡献:一是刀法上传承传统上的刚与韧,刚柔并济,并加入了韧劲,便会长久;二是在文字比较刚硬的甲骨文里加入空间意识,十分注重印章里的文字排列。我一直记挂着他。

汪永江: 刘江老师始终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他门下读书有一种家的感觉。他事无巨细,除了关心大家的学习外,还关心日常生活,包括未来的工作。刘老师希望他的学生不仅是成为书法家,还要有社会担当,要把传统书法传播出去。我们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从事了教育行业,这某种意义上便是以刘江老师为榜样,传承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对专业的理解,并保持他人格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一直深刻影响着我们,我们很怀念他。

许洪流: 我们是书法本科恢复招生之后第三届,1989年入学的。以前做考生的时候,篆刻学了刘老师的《篆刻艺术》。毕业前,刘老师为我能够在西泠印社工作特地到局里去。刘老师不会骑自行车,也舍不得叫黄包车,是步行去的,天气很热,我心里非常感动。刘老师是一个好人,这个评价是最朴实的评价。他也是浙江博物馆重要的捐赠人,先后捐赠五次共96件。刘老师明年一百岁,浙江博物馆应举办纪念刘老师诞辰展览,也请中国美院和刘老师艺术研究会给予帮助。

江吟: 我不是刘老师的学生,但刘老师胜似我的恩师,刘老师对我个人和出版社都有恩赐。1992年创立的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是浙江省一级学会,也是全国第一个书法教育研究会,刘老师付出了很多,写了很多字。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的中小学写字教程,也是刘老师亲自挂帅。刘老师是中小书法教育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作为传统文化的承接者,主动把中小书法教育工作揽进。孜孜不倦,不求任何回报,只有付出,他是我以及我的孩子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蔡树农: 在今天更加要强调老先生人品与由内而外的言行如一的原则。刘江老师的书法篆刻和成功之道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在艺术道路上,只要对他的篆书篆刻有利的,他几乎都能够借助过来,并且都做到了一流,值得我们从学术的层面好好研究。

沈乐平: 1993-1995年刘江老师一直给我们上课,我很幸运听到了他的课。这些年来,我们用的很多教学方式都是受刘老师的影响,他是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体系方法论的建构者和奠基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总像长者一样细心关怀滋润着我们,那种温暖让人记忆犹新。现在,刘老师离我们而去,我们后学一代要继承刘老师的遗志,重任在肩、笃行不怠,做好“接棒人”。

李明桓: 刘老师是用手中的刀和笔在育人。1993年我还是小学生时,有幸拜读刘老师的《篆刻的形式美》,于我而言,这本书让我走上了篆刻的道路,也是这本书让我从那时便发愿要考浙江美术学院。虽然和刘老师没有过多私交,但我一直受到他学术上的感化。刘老师当时是国画系的书记,他在篆刻内容选择上多是与育人、大道相关,充分体现了人民艺术家的角色,这正是榜样的力量。永远怀念刘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 年刘江聆听恩师诸乐三训示

张爱国: 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讲过“只有美德才是永恒的名声”。刘老师的人品和艺品是高度合一的,他一生光明正大,热爱祖国,关心民生,“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刘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高等书法教育的开创者与亲历者,他在教学工作当中永远以身作则、勤劳奉献、关爱学生,润物细无声,这就是刘江的教学与人格魅力,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刘江先生接续潘天寿、诸乐三等先生的学脉,加以创造并发扬光大。刘老师在吴昌硕先生和诸乐三先生的基础之上,创造了雄强而温暖的风格,有刚的一面,同时也有宽厚包容的一面,他的印章边款文字是很宽博的,无形当中反映出他的人格特性。刘江先生“印学传百代,艺品锤千秋”。

戴家妙: 2005年的一天,刘老师拎着很重的书法报来到办公室,这些报纸是他从创刊号开始整理的,他特意整理出来放到系里供同学们翻阅学习。2007年左右我去看望刘江老师,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记忆力开始衰退,在我临走的时候他说这几天在家整理《书法研究》杂志,现在的《书法研究》杂志就是刘老师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留给我们的。几年前,学校图书馆整理出了很多珍贵的拓片,是60年代创办专业时刘江老师陪陆维钊先生买来的,一共有960件,他都拿来给学生做范本用。

鲁大东:1991年,我报考美院后,从南山路校园门口出来,恰巧在大墙下遇见了刘江老师。尽管心中忐忑,我仍鼓起勇气上前交谈。刘江老师因此成为我在美院认识的第一位老师。他在篆刻教育方面贡献卓著,我当时学习篆刻时使用的教材为1987年版《篆刻艺术》,此书于1997年再版为《篆刻教程》。刘江老师对高等教育影响深远,其教学模式成为后续教学的基础。80年代末出版的书籍侧重篆刻技法;90年代,浙江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篆刻的形式美》和《篆刻美学》,强调形式美与篆刻美学。刘江老师的篆刻教学模式极具研究价值,这是我的深切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丹:非常感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出席我父亲的追思会。回想起小时候的一幕幕,心中涌现出太多太多令人缅怀的事情。五年前,我创立了浙江省刘江艺术研究会,旨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逐步梳理了我父亲的生平年表、年谱以及他最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支持下,我将初步整理的手稿文献捐赠给了学校。接下来,我们计划成立专门的团队,共同整理和归档刘江老师留下的遗产,继续巩固和加强国美书法篆刻教育的领先地位。

今天很多人都提到刘江先生的为人和教育成就,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将他的精神和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年轻时,我从日本留学归来,专攻美术教育。恰逢老同学吴小华提到象山校区即将恢复美术教育,我便留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了20多年。我父亲常说要脚踏实地,因为只有踏实做事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我回到美术教育岗位后,在象山校区开设了第一堂书法选修课。虽然我并非书法专业出身,但我相信,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太迟。我决心继承父亲的事业,致力于推广书法美育和书法文化传播。

接下来,我们计划出版一本纪念册,并计划在先生百年诞辰时举办一场盛大的展览。书法篆刻当刘江先生莫属,他对中华民族文字、金石的贡献值得被永远铭记。最后,我衷心感谢大家的出席,未来我们共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孟海先生为刘江先生题字

高世名: 每位发言者都非常真诚、动情地分享了自己和刘江先生的点点滴滴,每个人的记忆组成了一面镜子,映射出刘江先生的人格学养、教育之风、艺术成就、先生之德。

我和刘江先生当年偶有一两次交谈,他看起来略有单薄的身体隐含着一种刚健和热情,后来知道他参了军,有八年军旅生涯,又是共产党员。刚才有几位谈到他这一代人不只是古道热肠,有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那一辈人的无私和孤毅,一种责任感。

2015年,刘江先生向学校捐赠了200余件代表作,作品创作时间从上世纪4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以后,是一个系统的捐赠,也满含着他对国家、对学校、对后辈始终如一的深爱之情。

刘江先生有多方成就:书法、篆刻、印学、教育,这四个方面都值得认真深入地做研究。

刘江先生介乎百岁高龄,可谓功德圆满。他的终生事业是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大道传承,这是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精髓。刘江先生这代人为今天书法篆刻艺术、印学研究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美院这些年一直推进开展“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创设汉字、器道、山水、造园四大研究中心,以这四个命题贯通所有学科专业。古文字、汉字首当其冲,不仅贯通书法、篆刻、金石,我们希望把先秦两汉金文甲骨纳入到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创作中,新媒体、电影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等都有针对古文字、汉字研习的部分。刘江先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通过篆刻、印学、书法艺术对古文字、金石学的研究推动,让我们格外感佩,值得我们继承和探索。

本次追思会的主题是“大道传薪”,这是对刘江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都应向刘江先生学习,做大道的传薪者,做大道熔炉中的一根柴,在燃烧中化身火种,薪尽火传,大道绵延。

刘江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的艺术常青,精神永存,他的品格和风范永远传承在中国美院学术大家族的血脉中,在他的学生和后辈身上永远延续,他的艺术生发于学院,他的人生奉献给了学院,他的精神熔铸于学院。正因薪火相传,学院才能生生不息。刘江先生千古!中国美术学院浩基弥固,师表永存。

以上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按照发言顺序排序。

■部分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篆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横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篆书《万寿无疆》横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篆书《毛泽东主席句》横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篆书《缶翁题个簃印存句》条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民造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国安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立艺术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众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公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好河山

文字整理 |刘 杨 邱莉丽 胡心云 童戈辛 周 慧 王怡杭

彭旭颖 贺加贝

编 辑 |倪义臣

责 编 |胡心云

审 核 |徐 元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