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乡人深入云南哀牢山干热河谷,用五年时间把一座石漠化多年的荒山重新盘活。山区没有高速路,运输难,村里没有年轻人,招工难。突然大山里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大山深处进行的有机农业,是否能帮助这里的村庄改变面貌?

01

梦想是荒山如何变绿洲?

在云南哀牢山干热河谷地带,一片石漠化严重的荒山群落中,有一座绿油油的山头。这座今天看上去和周边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的大山,是一个面积约1800亩的生态农场,位于云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镇达诺村。今天这座生机勃勃的大山,在五年前是一座次生灾害频发、被当地村民撂荒多年的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告诉我们,带领他们活化这座荒山的人叫庄代康。被周围人戏称为“农业疯子”的庄代康,五年前受楚雄市政府邀请,希望能够用他的生态农业技术,来楚雄市最偏远的达诺村,带领村民在干热河谷的荒山,探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帮助他们乡村改善落后的农业经济现状。

这位乐呵呵的阿姨今年56岁,她不识字,几年前去昆明打过三年工,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她挺庆幸,自己这个岁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靠干农活就能赚钱的机会。能有今天这个机会,有赖于五年前楚雄市政府去丽江华坪的一次招商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雄市政府正是看中了庄代康在云南华坪同样缺水的环境中,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种出了高品质、高经济价值的生态芒果,还对自己华坪农场进行了好的环境改良,实现多方位共赢。

为了请庄代康来,五年前,楚雄市政府拿出了140万给这个基地修了3公里水泥路直通达诺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代康从自己云南华坪的芒果基地到楚雄达诺村的这座荒山有近400公里的路程,其中还需要走盘山路翻越好几座大山,开车最快也需要近8个小时。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为何又要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山拓土。

五年前大家眼中这座寸草不生的荒山,在庄代康的眼中却是创建生态农业的绝好环境。因为华坪芒果基地的面积有限,周边被其他农田包围,不仅种植品类单一,也很容易受到其他田地的虫害侵扰,而楚雄这座1800亩的荒山,可以让他实现多种类生态布局,探索创建自己的农业2.0版本。

庄大哥脑海中农业2.0版的蓝图,不仅要把石漠化的荒山变绿,更希望能够带领整个达诺村实现生态村,甚至最终探索出来的这套生态防控的体系,可以在这条干热河谷复制、运用。他的梦想可以实现吗?

02

农业2.0遭遇的七大困境

1

山村缺少劳动力

达诺村位于大山深处,是距离楚雄市最偏远的一个乡村,村里一共614户人家,在册人数2215人,但目前实际在村里生活的仅有1025人,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因交通不便,导致这里的农业经济一直受阻,出外打工成了村里青壮年讨生活的唯一出路。

目前还在村里生活的60岁以下的壮劳力仅50人左右,其中有37位会不定期去庄代康的农场轮番劳作,在家门口以时薪的方式打工赚钱。但是对于一个1800多亩的生态农场而言,这些产业工人即便是全勤上班,依旧人手短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代康很清楚,一边是村里出外艰难讨生活的青年人,一边自己地里找不到年轻的技术工人,能解决目前这个困境的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让基地扭亏为盈,在家门口赚到和外出打工一样多的收入时,也许一部分人就愿意回家加入“新农人”的队伍。但现实的困境是,村里很多下一代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土地。

村里很多村民终其一生的梦想就是让孩子远离大山,在他们心目中,“农民”意味着吃苦和没有选择。

2

农场引来年轻人

在三月初春的时节,早上七点多,气温就已经达到26摄氏度,今天的农场来了一批年轻人,这位在豌豆地里抓瓢虫的年轻女孩叫小江,是位生态农业圈的新晋“网红”。

去直播间“卖弄”新学到的农业知识,这是小江目前最期待的时刻,也是她此前从未想过的人生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在成都市区长大的她,初二便赴美留学长达八年,学的是金融专业。2017年回国后她坐过办公室,也跟朋友创过业,直到2019年突发疫情,让她原本从事的境外游行业全面停摆,当时百无聊赖的小江和合伙人吴凯决定将公司当时账面上的盈利拿出来在中国乡村旅行,顺便用视频号记录自己走村串户探寻美食的过程。

随着对乡村不断深入探访,小江的兴趣也从食材本身逐步转移到食材生产者,她的视频中开始记录着当下农村现状和农民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江视频号中单条视频点击量开始突破600多万,这在生态农业圈算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但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网红”的身份。2023年和庄大哥在云南大山里的一次偶遇,让小江和她的一群小伙伴决定开始躬身入农。

吴凯是小江的合伙人,也是她的摄影师。和小江一样在成都长大的吴凯,本科读的是农业大学,学的是动物专业。

一年前,在庄代康楚雄农场迎来农产品的首次挂果时,他和小江、吴凯相遇了,那时小江的视频号刚在生态圈崭露头角,未来何去何从,他们还在徘徊与抉择。

小江和吴凯对农作知识知之甚少,但他们很早就清楚,透过网络,人和人之间信任的构建不仅需要耐心和时间,还要有面对疑问时足够的专业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态农业这个细分领域,要想仅通过视频号来代理一款生态农产品,而不参与农业生产,那将很难打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壁垒。与师父庄代康的偶遇,让几个人一拍即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他们希望将楚雄大山里种出来的这些生态农产品用品牌化的方式面向公众。

因为理念契合彼此信任,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庄代康负责扎根楚雄基地进行生产,小江团队则通过互联网来传播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培养消费群体。

3

全面探索生态布局的难

在我们拍摄期间,碰巧遇到了当地主管农业的领导前来视察。因为庄代康今年种下的30亩生态豇豆,牵动着当地农业部门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是百姓餐桌的常客,但因为花果同期,豇豆从出苗一开始就容易遭遇虫害,传统种植不得不在豇豆生长初期便开始使用农药,每一批挂果都需要反复喷洒农药,所以豇豆农残超标问题一直受到农业部门的严格监管。

2023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专门针对豇豆农残问题下发文件,明确强调“宁可不种,也不能生产毒豇豆”。因此楚雄市规定:凡农户种植豇豆面积超过0.5亩便需要向政府报备,定期抽查。天性喜欢挑战的庄代康,今年第一批试种下了30亩生态豇豆,没承想刚出苗,蚜虫便闻讯赶来。

生态豇豆是庄代康今年希望攻克的高难度作物之一。考虑到山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等现实生产困境,只有种植出市场稀缺、具备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突出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庄代康而言,楚雄这座生态农场目前面临最大的困境,便是年轻的农业专业人才几乎没有。一个上规模的生态农场想要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初期的试错,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开拓精神的年轻人参与思考,农场每一年的生态如何布局?哪些农产品更适宜当地干热的气候?哪一些更具备市场经济价值还能满足长途运输条件?

4

农业的试错成本高

小江用一条笑盈盈的视频记录的是,去年基地先后遭遇了豌豆绝收、番茄虫害、西瓜缺水这些生产困境。

虽然庄代康用达观积极的态度来笑对前几年基地绝收的难,但谁都清楚,生态农业的试错成本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告诉我们,没来基地干活之前,他们对生态农业的理解就是不用化肥农药而已,但来基地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生态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种植者不仅要考虑土地下面的微生物群落,土地上面的生态布控体系,还要考虑四季如何产业布局等方方面面。

虽然来基地务工的都是在土地上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但他们自己种地时多采用农药化肥这种常规农业种植方式,生态农业对于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5

生态观念转变难

通过与庄代康五年时间的慢慢相处,村民们不仅对生态农业的理解有了改变,对这位外来者从防备开始逐步变成了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代康对于村民的这份防备之心非常理解,因为达诺村地处偏远大山,菜贩鲜少愿意来村里采收,村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只能等待菜贩子们上门采收,此前被随意摆布变得司空见惯。

村民告诉我们,庄代康承包下来的这座山头,在他们小时候是种满稻米蔬菜的,可惜因为种地赚不到钱,农民才不得不让耕地撂荒,最终形成了这座石漠化的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代康这些年一直在向这座农场投入,但他说自己心里有两笔账,一笔是田间地头实实在在的经济账,一笔是和村民之间的人情账。想要做好生态农业,这两笔账都需要良性循环起来,以心换心和百姓一起实现共赢,才是生态农业可持续的关键。

6

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难

早上8:30,小江一行人来到土豆地,准备在地里搭建今天的直播间。

小江笑称自己社群里的粉丝都是耐得住性子的“养成系”,因为自己的视频号在最初的三年时间里,他们一直不急于将流量变现,这份慢反而让他们契合了生态农业的节奏,有了今天对生态农业更长远的理解。

直播间人数上来之后,小江马上带着大家开始挖土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的一场直播,涵盖了土壤改良、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年轻人返乡等众多当下热门话题。

小江团队今天在土豆地里的直播直接卖出了四万元的营业额,这是自从他们直播卖货以来排名第二的好成绩,但村民们觉得,这延绵的大山很难把年轻人留下来。

7

运输难

本来引入庄代康时说好的高速路,因为疫情导致延期,对农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庄代康坚信,只要土地肥沃、生态布局完善,种什么农产品都可以依照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物流运输一直是基地的头号难题。因为是生鲜,为了保证新鲜度,所有快递都需要通过顺丰速递寄出,但距离村上最近的顺丰站点在楚雄市,即便是熟悉山路的师傅最快也要6个小时车程才能抵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今天采收的土豆能以最新鲜的样态送达消费者,庄代康预约了今晚11点钟的大货车进村实施夜路运输,为了让尽可能多的货物能够上车,以便摊平运输成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土豆的分装和打包工作。

村民们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喜欢来加班,除了能得到收入以外,加班越多就意味着他们种出来的产品被更多的人喜欢,这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满足。

晚上11点多,接送土豆的大货车准时到达,小江白天直播卖出去的500多箱土豆即将从这里启程,奔赴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03

如何让生态农业可持续?

洪炜,小江视频号里粉丝众多的一位90后新农人。

去年年底洪炜的小片发出后,点击量直接突破70万,小江视频号由此迎来了第一波井喷式涨粉,洪炜地里的番茄也因此成为他们商城第一款上架商品。

可是不到一年时间,这次洪炜在电话里告诉小江,他要放弃种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炜是云南元谋人,出生于农村的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去读书,希望他能够靠知识脱离农民的身份,中专学习汽车营销的他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和机械打交道,他还是喜欢土地,天性自由的他跑到成都去学种西瓜。

在成都农场种西瓜的洪炜,受到了当时市场上毒西瓜事件影响,从此他走上了有机农业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遇到疫情,索性回到了元谋老家,希望使用家里的土地再度进行有机种植,但又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这几年接二连三的天灾,让本就不富裕的洪炜捉襟见肘。

这次面对洪炜的暂离,大家伙在尽自己所能,将他留在这个行业里。几经协商,最终洪炜决定加盟小江团队。

在北京第十五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很多年轻新农人都激动地找到小江,小江在云南荒山参与生态农业的探索,激发了他们热情,希望也能够找机会与小江合作。

在北京生态农业大会上,小江遇到了自己的偶像,生态圈有名的前辈李明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明攀作为深耕生态圈的知名前辈,此前在美国硅谷从事芯片研发工作的他,回国扎入生态农业圈已经15个年头了,改良耕地从最初的108亩到现在超过10000亩,他所经营的谦益农业早已在生态农业圈占据头部品牌的席位。他们不仅种地极具规模,同时将农副产品转化成二产的经验也相对成熟。面对小江这些新入行的后辈,他不仅慷慨传授经验,同时还准备与他们合作。

小江希望能从生态农业前辈那里获取更多的经验带回云南,在完成有机农产品种植之后,进行农副产品转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更好回馈当地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庄代康看来,正向利他、和谐共赢是大自然教会他们最重要一课,因为领悟了这些道理,才能与土地、自然开始交好,将多年来探索的生态治理和生态农业技能与改变偏远山区生活状态紧紧相连。

庄代康基地第一批30亩豇豆大面积受到蚜虫侵扰,90%绝收,但牺牲产量换来了瓢虫的大量繁殖,四月补种第二批20亩豇豆,只有10%受损。第三、第四批豇豆共40亩,目前在快要开花的阶段。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