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惠东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面推行田长制,落实耕地“双平衡”,积极推进垦造水田,织密耕地保护“责任网”,兜牢粮食生产“米袋子”。

2023年,惠东县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197宗,收缴罚金约12829万元。该县先后获得共计1026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成为省内首个获得省级造林奖励用地指标的县区,实现红树林化身“金树林”,为全县经济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耕地 实施“千亩方”良田集中整治

6月12日,惠东县白花镇在坦塘村举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千亩方”良田集中整治项目动工仪式。

“千亩方”良田集中整治项目作为白花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质项目,将打造总面积约4024亩的“千亩方”良田集中区,新增耕地约2406亩,总投资约3.1亿元。计划至2024年底,“千亩方”项目实现年度新增耕地819.54亩,实施拆旧复垦9.28亩的目标。

为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2024年,白花镇全域土地综合试点提质增加10个子项目,其中“千亩方”良田集中整治项目作为白花镇提质计划中的重要部分,将助力白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当前,项目范围内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这只是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加强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存量资源的一个缩影。按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闲置土地处置挂钩的工作思路,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大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挣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2023年以来,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工作,将原本零星分散的农田、低效园地、荒地,建设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千亩荒地变作粮田。

截至目前,通过验收正在报备的垦造水田项目6个,分别位于平山街道、大岭街道、白花镇、安墩镇、宝口镇、高潭镇,新增水田1875亩;已完工待验收的垦造水田项目2个,分别位于白花镇和梁化镇,预计新增水田616亩。这些连片的荒地、旱地等“沉睡”的土地,通过垦造水田被唤醒。

2023年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首考之年,惠东县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牢牢筑起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全面建立县、镇、村三级田长及网格田长“3+1”的田长制组织体系,制定了惠东县田长制工作田长巡查制度、惠东县田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落实。

据统计,2023年,惠东县共完成国务院督查闲置土地处置45宗,面积1366.34亩;完成2023年基期闲置土地处置23宗,面积679.48亩,挣取了数量可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了起来。

规划 构建“绿脉蓝湾,十通廊连山向海”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坚持县域一张图、一盘棋,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高质量完成了《惠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正在配合白盆珠镇、白花镇、安墩镇开展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暨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显示,未来15年,惠东县全力构建“绿脉蓝湾,十通廊连山向海”“双城聚力,山城海统筹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致力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创智造强县、海洋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区的城市名片。

在总体规划指引下,惠东县自然资源局积极组织、协调、配合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惠东县“一城两街道”同城化规划》《惠东县TOD新区一体化规划研究》《惠东县城西枝江“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环城北路至环城西路段)》《惠东县工业控制线划定规划》《惠东县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惠东县城镇开发边界内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及单元划分》方案,推进了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助推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 创建考洲洋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惠东县海域红树林湿地资源丰富,这里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涵养着各种鱼类、鸟类、昆虫、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时刻发挥着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

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全力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积极打造红树林湿地公园,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动创建考洲洋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高颜值绿美生态惠东。

2013年至今,惠东全县共计筹措各类资金总额近1.5亿元,先后完成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11个,开展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惠东县平海内港及范和港大埔屯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惠东县范和港大埔屯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惠东县考洲洋重点海湾整治项目、惠东县考洲洋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项目等民心工程,累计营造红树林湿地8600余亩。

加上原始红树林1500余亩,惠东县现存红树林已超过万亩规模,进一步推动了考洲洋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的创建,为鸟类和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市民群众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物多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海湾。

2023年,惠东县先后获得共计1026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成为省内首个获得省级造林奖励用地指标的县区,实现红树林化身“金树林”,为全县经济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郭秋成 通讯员 惠东宣

延伸

天上看地上查,全面推进违法用地执法

惠东县自然资源局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整改”的举措,持续行动,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土地卫片执法工作。2023年累积在线巡查时间24141.45小时,巡查距离13.39万千米。截至目前,惠东县2023年度土地卫片执法违法用地图斑已整改361宗,面积1356.4亩,耕地178.6亩。

对巡查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县自然资源局开展整治行动。2023年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197宗,收缴罚金约12829万元。

为提高海域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海,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充分调动和发挥海域海岛巡查作用,加强对海岸线及有居民海岛岸线巡查,及时将巡查发现情况通报县海洋综合执法部门和属地镇政府(管委会),切实做到“发现一宗、上报一宗”,确保动态巡查落到实处,将违法违规行为抓“小”抓“早”,有效制止在萌芽状态。2023年,海域海岛日常巡查共634次,巡查路程达22100公里,发现并通报违规用海线索39份。

同时,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坚持疏堵结合,在全市开先河地将村庄规划区范围内村民建房规划许可的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协助乡镇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指导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相关工作,多次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培训和农房简约报建培训,切实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

据统计,2023年,惠东县共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1136.204亩,用地报批组卷10103亩,征收土地面积3014.282亩,收储城镇建设用地2567.85亩,盘整收回国有土地288亩,挂牌、协议出让土地3282亩,实现土地收入超15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