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摊牌了,三大交易所全面恢复IPO受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布了一起诉讼案件最终审理结果。

有关吉利诉讼威马相关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案,最终判决威马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4亿元,这也创造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件的赔偿记录。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两家汽车企业的恩恩怨怨。

话说2015年中国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冉冉升起,这就是威马汽车。

从成立那一天起,威马汽车就立意高远,他们的名字源于德语Weltmeister,意思是世界冠军。

而且当初威马刚成立的时候,很多人都看中他们的发展前景,主要是他们的创始团队比较牛。

其中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曾在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地学习工作,长期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后来他加盟了吉利,而且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全球汽车厂家握握100%的股权,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海外收购案。

凭此一战,沈晖也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第1人。

带着这些光环,2015年沈晖正式创立了威马汽车,总部设在上海,而且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迅猛,16个月时间就建成了新造车企业中首个自主建成投产的工业4.0整车工厂。

而且威马刚开始推出的几款车型也一度比较火爆,很多车型的销量都达到上万,大有赶超蔚小理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切从零开始的威马,凭什么发展这么快呢?

这就得从威马的技术团队说起。

在威马汽车成立的第2年,也就是2016年,沈晖把自己老东家吉利的墙角给挖了,2016年吉利旗下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有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其中大部分都加入了威马汽车。

员工离职,这是很正常不过的现象,你爱走别人拦不住你。

但到了2018年,吉利发现这些离职人员中,有部分人是以发明人的身份出现在威马及其关联公司的实用型专利中。

看到这吉利就不淡定了,这有没有可能窃取了吉利的技术?毕竟以威马汽车的技术积累,要短期之内突破一些核心技术还是有难度的。

最后经过吉利追溯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技术跟吉利都是一样的,所以吉利认为应该是离职的工作人员私自泄密了吉利的核心技术,其中最核心的一项技术就是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

随后吉利直接将威马汽车以及相关人员起诉到法院,认为威马汽车侵害了吉利的技术。要求法院判决威马停止侵害并赔偿吉利汽车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21亿元。

但是当时的法院一审判决并没有支持吉利的这个请求,初审判决威马赔偿吉利经济损失500万元以及维权合理开支200万元,总共是7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这个判决结果,吉利当然不服气,继续上诉。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是威马汽车有组织有计划的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掘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其影响重大,最终判处威马汽车赔偿吉利6.4亿元。

不过看到这起诉讼案件,很多网友都纳闷,威马汽车都倒闭了,他们能赔得起6.4亿元的赔偿金额吗?

这个赔偿金大概率是打水漂了,因为威马汽车早就资不抵债。

前几年威马早就暴露了问题,冲刺港股IPO失败,借壳上市也失败,再叠加销量下滑,现金流严重短缺。

最终曾经号称“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威马还是倒下了。

2023年10月10日,国庆节刚过完,威马也再一次“放假”。

当天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布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申请破产重整的信息,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已经进入了破产重整阶段。

虽然进入破产重整阶段之后,威马还试图挣扎,表示不会躺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威马汽车日常业务基本上已经处于停滞的状态。

在破产之后,市场就传出威马汽车总部办公楼已经人去楼空。

而且按照目前威马汽车的资产负债来看,很多债务都可能无法获得偿还。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威马汽车债权人会议曾经发布了一个债权人告知函,截至2024年3月份,已经确认的威马集团债权人共计564户。

另外根据一份重整案审计报告数据显示,威马科技集团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但累计负债却高达203.67亿元。

这说明威马汽车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就算把他们的一些优质资产卖掉很多债权人也无法获得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