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11期内容

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朴村落,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快速成长为“网红打卡地”?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忠堡镇黄木坨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念云,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秘境黄木坨”,让黄木坨村的乡愁、乡韵、乡风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秘境,让村民吃上旅游饭,乡村走上振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准定位:县城后花园

黄木坨村距离县城15公里,因出产黄杨木而得名,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3.5%,分布有喀斯特溶洞、石林、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生态优势明显。村内保存着完整的吊脚楼群落,土苗文化浓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棒鼓的重要传承地,许多村民会敲三棒鼓、唱山民歌。

两年前,念云从咸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来到忠堡镇,任黄木坨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这里山水、人文资源好,感觉就是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经过一个多月调查,念云认为,黄木坨村可以“县城康养后花园”定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民宿康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念云(右)在黄木柁村民家宣传健康体检和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 李维君 摄

走进黄木坨村,一座座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点缀在绿水青山间,精心打造的庭院古朴自然,恬静闲适,引人入胜。

“传统的旅游都是靠收门票,我们想打造的秘境黄木坨是集策展、体验、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版本。依托这里地理特征、风土人情、气候、交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庭院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念云说。

如今,黄木坨村已开办民宿农家乐5家,建成生态莲藕产业基地50余亩,发展油茶500余亩、粮食基地1000余亩、花卉苗木5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迈入忠堡镇集体经济强村行列,近一年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一个有产业、有特色、有内涵的和美乡村逐步形成。

擦亮品牌:秘境黄木坨

“秘境黄木坨,溶洞大群落,干洞水洞百把个,藏宝有传说。黄木坨秘境,奇洞有奇景,天蓝水秀山更青,伏天的凉城。”五一前夕,咸丰县三棒鼓艺术团10多名演职人员走进黄木坨村康养苏麻湾院子和古韵洪家坪院子,敲锣打鼓,抛棒演唱三棒鼓词《秘境仙踪黄木坨》。唱词美妙,抛棒精彩,引得游客驻足观赏。

咸丰县三棒鼓艺术团领头人、三棒鼓非遗传承人李春国是黄木坨村名人,也是“秘境黄木坨”品牌的重要推动者和传播者。

擦亮品牌的办法还有不少。今年4月,恩施州硒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播小易和海薇走进黄木坨,直播美丽庭院和农特产品:“青山绿水的怀抱中,传统的土家院子,干净的庭院,长势正旺的菜地,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处处透露着古色古香……”

黄木坨村有苏麻湾、洪家坪、贯通河三处高品质景点。“秘境黄木坨,康养苏麻湾,古韵洪家坪,神往贯通河。”这一形象打造和品牌输出应运而生。念云说,通过将品牌全面融入特色餐饮、民宿康养、家庭农场、森林书吧等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秘境黄木坨”正变得越来越闪亮,越来越诱人。

黄木坨村还注重文化保护传承,走“文艺”路线,打造秘境艺谷,给游客提供景观养眼、文化养心的独特体验。村子文艺氛围愈加浓厚,会唱三棒鼓词的村民,不时私下“露一手”,还与演职人员相互切磋,同台演绎。“我们的目标是把黄木坨建成三棒鼓和渔鼓等非遗的传承基地,让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相得益彰,提升文化品位。”念云说。

实干巧干:全村一盘棋

在一个古味十足的村落,如何将发展的规划、设想、理念转化为全村实实在在的行动?念云有思考——

乡愁乡韵乡风融合“微改造”。立足“秘境黄木坨”村庄规划思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进行环境“微改造”,以小投入换来好效果。苏麻湾小组村民黄芙蓉,早年因意外左手残疾。她看到邻居都在建设美丽庭院,也想改变自家的“脏乱差”。念云入户走访得知她的心愿后,手绘庭院改造草图。从帮忙清理乱堆乱放的柴堆,到砌筑排水沟、小花坛、小景观等,一步一步让小院旧貌换新颜。“多亏小念书记协调帮忙,我有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小院。”黄芙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黄木坨村苏麻湾罗氏吊脚楼前写生 念云 摄

以旅游为核心重塑产业链。探索“生态旅游+城乡融合+农特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乡村旅游产业载体,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营造良好的乡村营商环境,引进客商进村盘活闲置酒厂,整治撂荒地发展种植业。两年来,村里油茶、莲藕等生产基地和加工厂越来越多,近百户村民就近就业,三产融合发展初显成效。

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共建。组织作协、书协、美协等团体进村,开展诗画采风、乡村音乐、书法、根雕、三棒鼓以及干栏式建筑保护等文艺创作和传承活动。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思路,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全村各类建设以村民自建和公益共建为主,群众始终是主角。

“秘境乡村有人们渴望的原生态的风景和原真性的人文,有未来最大的休闲产品。这不仅仅是乡村景观,还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古朴纯真,恬淡静谧,原汁原味,知足简单……”念云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黄木坨村的乡村旅游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半月谈记者:谭元斌 / 编辑:原碧霞

责编:秦黛新 / 校对:褚孝鹏

原标题《黄木坨,秘境不是瞎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