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治愈类综艺在内娱早已不再新鲜,《向往的生活》《你好,生活》《哈哈农夫》……大部分综艺的主题都是城市向乡村的回归,“返璞归真”。邀请不同的明星艺人,去乡村做客两三天,随机的参与播种,收割,农副产品加工的其中一环。最终回归一日三餐,在饭桌上忆过往、谈理想、聊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最初的新鲜感来自于大多数观众对于乡村生活的陌生,同老友叙旧的共情,但越来越模式化的套路,也让网友不再为此买单。

《种地吧》则反其道而行,打破了固有的“熟人局”模式,从象征性地做做农活变成“我们就是为了种地而来”。几乎从未做过农活的10个年轻人,一到节目就面临着各种困难。住宿条件艰苦,要去村长家里借床;抢收水稻如果错过时间就会赶不上播种;在集市上卖蘑菇无人问津;帮助难产的母羊接生......到后期这些曾经的音乐人和演员们,再弹起音乐舞蹈时有些生疏,可是面对各种农业疑难却侃侃而谈。

导演要求的“真”达到了,“种地不是拍电影,田里的活儿是干不完的。”这种实实在在与土地的连结,唤醒了观众心中的“农耕”情结,第一季50期,衍生团综,个人vlog,沉浸式直播,直播带货……如此多的物料素材,禾伙人们(十个勤天粉丝)仍嚷嚷着“太少了,不够看,求母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越来越多剧本化,套路化的综艺时代,许多创作者和制片人们忽略了综艺的动机,戏剧性和冲突性成为剧集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样的大环境下,《种地吧》的“璞”显得尤为宝贵。不仅带着观众找回了食物的本色,也帮助我们回到了那个“努力耕种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乌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太躁,遁入乡村。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村游”,没有高架桥的地方只有清风,田间摘下的番茄还挂着晨起的露珠。在村子里,花期很长,天天可以走花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时候回归乡村做一次“精神村民”了!快来看看有哪些好玩的乡村值得一“遁”。

浙江丽水松阳,被《国家地理》评为“江南最后的秘境”,保留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村口的古樟树伴着晨雾和老黄牛,会有一种恍如穿越的古韵感。入春时跟着村民去茶田采摘松阳香茶,在大木山茶园感受天然氧吧的清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黄山呈坎古村,古人对于徽州是向往的,在这个避世的皖南古村落,感受粉墙黛瓦,古亭飞檐的水墨江南。乘一叶竹筏,误入藕花深处。如果正逢秋季,恭喜你正好赶上村民“晒秋”,晾晒在地上的稻谷、玉米、大豆是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三明桂峰古村落,相传始于南宋的桂峰村,拥有福建省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闽南特色古建筑群落,被称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秋季来游,古村宁静,桂花盛开。在这里随机拥抱一棵古树,来一次自然能量疗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婺源篁岭,一个被《国家地理》评为“最美村落”的古村。依山而建的立体之美,石板小路的曲径通幽,夕阳西下的万家灯火都不足以概括这里。在清明之前,畅游油菜花海,还可以参加篁岭特色花朝节,感受最“绝”的春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西桂林龙脊梯田,金坑红瑶梯田(金坑大寨)不可以错过。在“西山韶乐”看日出稻田,“千层天梯”赏金色麦浪,“金佛顶”将油画般的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感受苗族和瑶族的特色服饰和传统文化,逃离城市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融入异乡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甘孜丹巴藏寨,位于横断山脉深处,墨尔多神山脚下。和中原的青砖白瓦不同,特色的藏式建筑是密林深处的桃源。甲居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百户人家”。甲居藏寨错落建在相对高差近1000米的山坡上。没有商业化的原生态建设,是慢享生活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喀纳斯图瓦村,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的图瓦村,是夏日的避暑胜地,冬日的童话小镇。木屋、草场、牛羊、云海,在这里自由是具像化的,一旦漫开,就无边无际,收不回来了。《我的阿勒泰》大家都看了吗?快让电子榨菜成为旅游指南,来打卡剧中同款取景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地吧,不是退路,也有可能是机会,是一场寻找自己的旅途。这些茫茫人海中昙花一现,或是葱翠之竹仍未破土的少年们,像极了还未找到前行方向的普通人们。体会过从播种到收获的辛劳,就可以在浮躁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一种“扎根感”,这是成长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蔡子涵

图源:微博 豆瓣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