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著名演员王铁成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这位被称为"银幕上活化石"的老艺术家,一生只演绎了一个角色——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将这个伟人镌刻在无数人的记忆里,可谓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堪称表演艺术界的"隐形冠军"。

01

"胖子"出生北京老旗人家庭

王铁成原名王铁城,祖上是北京的老旗人。他出生于1936年,是家中独子。母亲家祖籍山东,父亲是做买卖的生意人,整个家庭算是小资有闲阔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铁成自幼生活在充满文化底蕴的京城,自然对京剧、评书、说书等地道的老北京艺术文化情有独钟。

6岁那年,他就开始逛鸟市、啃糖葫芦,品尝这座古都浓郁的市井气息,观赏曲艺表演。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全神贯注地聆听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空城计》,被其唱词艺境所深深吸引,从此"戏瘾"渐浓,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铁成的父母很快发现了他的这份天资和热忱,便将他送进了京剧大师奚啸伯的班门,拜他为师学艺。

师徒二人由于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渐渐建立了如父子般亲密的师徒情谊,这种纯粹的师徒关系在当今的一些门派中已经难能可贵。

奚老师还为王铁成精心挑选了一个富有寓意的艺名"铁成",寓意着他定能在艺坛上铁流一场、铁青万古,成就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位良师的嘱托,王铁成自小就勤学苦练、废寝忘食,18岁出头就能挑大梁,主演了著名大戏《洪羊洞》。

青年时期,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卓越的表演才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他怀着对梨园戏的热爱,进入儿童剧院任演员,在舞台上绽放光彩。这就是王铁成成长为一代京剧宗师的艺术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命运巧合让他成为"周总理特型演员"

1976年,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当时的王铁成作为一名普通演员,也曾前去人民大会堂吊唁,看着总理的遗容,他几近痴狂,痛哭不已。从那一刻起,他就萌发了再现总理英武风范的想法。

一年后,王铁成在话剧《转折》的剧组里被发掘出来演周总理的潜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组找遍人选却无一合适,直到化妆师无意中化了王铁成的老周妆。这次试妆一出,现场一片肃然,有观众激动到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喊出"总理"二字。导演组才恍然意识到,王铁成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仅凭一张脸,王铁成踏上了特型演员的不归路。他毅然决然地将人生66载的光阴,全部奉献给了这个特殊的角色塑造。

1992年,王铁成出演的传记电影《周恩来》公映,他一举夺得当年金鸡奖和百花奖影帝桂冠,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周总理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的"总理哭贺龙"戏份,更是成为电影史上无人能及的经典。观众无不感叹,那一幕哭戏,不仅蕴含着王铁成对总理的无尽哀思,更将周恩来总理一生的丰富情感展露无遗,令人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是一部传记电影,着重再现了周总理的一生事迹。

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戏份,如"哭贺龙"那对仗工整的经典一幕,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周恩来总理那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宽广的胸怀气度。这些桥段不仅塑造了人物的精神内核,也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风云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能将这些细腻入微、内涵丰富的情节完美演绎,当然离不开王铁成这位实力派演员的高超演技。据幕后透露,为了贴近周总理的形象,王铁成可谓殚精竭虑、舍我其谁。他不仅刻意营造与周恩来酷肖的相像面容,更是潜心研究周总理的一言一行、性格脾气,努力将这位伟人的精神内核完全消化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趣的是,王铁成与另一位出色的演员陆景华私下里就是好友,两人在影片中分别出演周恩来和贺龙,那动人心弦的"哭贺龙"一幕,据说正是来源于两人多年深厚友谊的真挚情感。

幕后花絮透露,拍摄这一幕时,王铁成哭得悲痛欲绝,陆景华也禁不住热泪盈眶,虽然只是单反戏,但两人的情感毫无保留、淋漓尽致,塑造了永恒的经典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凭借着这种高度的专注和投入,王铁成才能将这个平凡的角色演绎得如此传神。他毕生矢志不渝,只为再现周恩来总理的真实形象,即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他用自己的艺术生命,将这个伟人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成就了一段无与伦比的戏剧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铁成和李延年

03

钜作频出但牺牲太大,演员片酬几乎是零

电影《周恩来》后,王铁成扮演过总理的多部经典剧作,包括《大河奔流》《李四光》《西安事变》《南疆风云》《万隆之行》等。从上世纪60年代晚期一直到新世纪初,他一个人就扮演完了周总理一生的重大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铁成为了演绎那个角色,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首先就是为了减肥到与周总理相似的瘦削体型,他一度禁食到了近乎自虐的地步,身体每况愈下。有一次在影视城拍戏,他因长期节食加上剧组伙食太差,竟当场晕倒在现场,吓坏了在场的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心疼的是,1988年的那场车祸给他留下了终身疤痕。当时他正驱车前往外景地拍摄,一不小心就与对向车辆相撞。

由于他体型纤瘦,当场便被撞断了6根肋骨,好在及时被送进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右手食指永远失去了知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每当扮演周总理办公写字的戏码,他都需要特意拗出一个诡异的指头姿势来遮掩,画面虽然僵硬却又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唏嘘的是,尽管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但王铁成从未对经济利益有过任何要求。每一部戏的片酬往往只有区区几万元,有时他甚至会主动选择不要,宁愿视为"对事业的贡献"。

有一次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及此事,他淡然说道:"如果不演周恩来,我什么也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演了这个角色。"这话至今令人动容,足见他对这个角色的一往深情、前赴后继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媒体对此评论说,王铁成"一辈子都在为周总理的事业和荣光奉献自己"。

这种程度的专注和付出,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演员对角色的诠释,更像是将自己的生命与周总理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了一起。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将这位伟人的精神内核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独子患"唐氏征",放弃二胎权只为伺候他

除了舞台事业,王铁成与妻子阎莉莉之间也发生了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结婚后,王蔚平出生了,却是一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先天痴呆孩子。

医生曾主张他们放弃这个"傻儿子",再要个正常孩子。可是王铁成和阎莉莉彼此商量后,放弃了二胎权利,全身心投入照料独子的事业。邓颖超等人了解情况后还来过探望,寻求医疗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儿子有残缺,但王铁成还是用爱去教他认字、听戏、弹琴,借此让他从艺术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快乐。

他常说:"是这个'傻儿子'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温暖"。如今88岁高龄去世,唯一的牵挂,就是50多岁的仍需要照料的儿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艺海泰斗德艺双馨,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王铁成的艺术生涯确实曲折离奇。尽管他一生只专注于演绎一个角色,但他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最难能可贵的银幕形象之一。

他投身于那个角色的塑造,用心演绎每一个细节和情感变化,将这个平凡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默默无闻,但他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赞誉。他用自己的艺术力量,将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绎得耐人寻味、令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铁成勇于突破,不为名利所累,只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本可选择走捷径,演绎更多角色获得青睐,却坚持用一生时光去完美诠释一个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令他在平凡中彰显了不平凡的艺术价值。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匠心,成为了演绎经典的典范,在电影史上留下了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