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曲苑杂坛!”

这熟悉的旋律,不知道唤醒多少人的记忆?

你们还记得汪文华吗?记得她主持的《曲苑杂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档当时非常火爆的节目,陪伴了观众整整20年,后来不知为何,却忽然停播了。

节目的主持人汪文华也随之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她后来去了哪里?

有传言她嫁给了富商,还有传言说她揭露姜昆的丑闻,而被封杀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1

提起汪文华,观众们第一反应就是她是《曲苑杂坛》的主持人。

可其实,她最初的职业跟曲艺一点关系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文华本来是武汉文工团的演员,在这里必须得有绝活,才能脱颖而出。

于是,喜欢传统艺术的于文华就找人借了一台录音机。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天津快板、河南坠子、评书、单弦……等这些传统曲艺,她都听着磁带,边听边学唱。

就连在食堂排队打饭,她都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哼唱。

汪文华对曲艺的痴迷打动了团领导。

于是,便送她到中国广播说唱团跟随曲艺名家马连登学唱西河大鼓。

1976年,汪文华参加曲艺比赛,认识了著名评书家袁阔成。

她想拜袁阔成为师,可是对方担心她只是三分钟热度,就拒绝了。

从那以后,汪文华每个星期都给袁阔成写一封信。

在信里,她不其厌烦地讲述着自己对评书艺术的热爱,表达自己拜师学艺的决心。

袁阔成最终被汪文华的诚恳和好学打动了。

他托女儿给汪文华写了一封信,让她来家里拜师。

当时,袁阔成住在辽宁营口,汪文华常住武汉,两地相距千里之遥。

又因为部队有纪律,不能随便请假,汪文华便利用3年一次的探亲假去了营口拜师学艺。

就这样,汪文华算是和曲艺正式结缘了。

2

到了1982年,汪文华调入了北京的空政文工团。

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自己的爱人王建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建宁在国家教委工作,是个非常好学的人。

两人婚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儿,生活也十分幸福美满。

但王建宁不满足于此,他想去日本攻读博士。

虽然工作很累,家庭琐事也很繁忙,但汪文华还是同意了。

谁知道,自此他们就开启了漫长的几十年的跨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汪文华从空政文工团转业,进入国家纪委上班。

同时,公婆也从大连搬来和她一起居住,帮助她照顾女儿。

汪文华对待公婆非常好,向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

公婆曾对去家里采访的记者说:“我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很孝顺,但没有一个超过汪文华。”

汪文华还连续3年被社区评为“五好儿媳妇”。

家庭上很和谐,事业上汪文华也迎来了一个转折。

3

当时,中央电视台创建了一档新栏目《曲苑杂坛》,并在全国公开选主持人。

可是台里试了五、六位前来应征的人员,都不满意。

台里的导演王晓忽然想起自己曾经看过汪文华的评书表演,便让人请她来台里试镜。

汪文华当即表演一段评书,得到了栏目组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汪文华成了这档节目的主持人。

但这份工作比她预想的要忙碌和艰辛得多。

节目每期50分钟,但整个栏目组包括汪文华在内只有3个人。

汪文华既是导演、制片人,又是主持人,每天需要工作长达十六七个小时。

而丈夫王建宁博士毕业后,就留在日本的律师事务所,主要受理跨国经济官司。

他每年才能回家一两次,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汪文华的身上。

尽管这样,汪文华的工作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仅仅过了3年,《曲苑杂坛》就成为了央视的王牌栏目。

其中的《洛桑学艺》等系列节目更是成为了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

因为汪文华日渐出名,日本中文电视台慕名找到汪文华,想让她留在那边做主持人。

王建宁也劝她干脆就留在日本,这样夫妻俩就不用再分居了。

但汪文华不同意,她觉得自己宣扬的是传统艺术,只有在国内,自己才能找到艺术的根基。

然而,随着《曲苑杂坛》的成功,节目也遇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

曲艺界的前辈姜昆,就曾公开批评《曲苑杂坛》,认为节目风格不合时宜。

4

姜昆认为《曲苑杂坛》的片头曲唱法偏离了曲艺的传统模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把“相声”唱成了“响声”,把“小品”唱成了“小贫”。

作为行业内人士,他对这些细节格外敏感。

这些小细节让他颇感不满。

另外,由于相声不景气,姜昆提议在节目中增设相声专场,希望以此方式引进更多的相声精英,为《曲苑杂坛》注入新的文化力量。

然而,他的建议遭到了汪文华的否定。

汪文华认为自己的制作理念没有错,《曲苑杂坛》的成功,正是源于目的多元化和全面性。

但姜昆却认为这样的节目“不伦不类”,背离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

两人的矛盾日渐激化,在当时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传来了。

陪伴了观众长达二十年的《曲苑杂坛》,正式停止播出。

5

节目停播以后,许多喜好曲艺的观众惋惜不已。

而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汪文华的名字也从此在央视的舞台消失了。

不过,虽然汪文华在公众的视野中逐渐淡出,但她并未因此就放弃传播文化的使命。

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光和精力在照顾家人身上。

网上曾经流传着汪文华的一段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汪文华表演京剧《锁麟囊》的片段。

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对京剧并不精通,刚刚涉足这个领域,还是京剧界的“小学生”。

但很显然这是她的谦辞,因为大家都觉得她唱的非常不错。

汪文华从未放弃对曲艺的热爱,并通过云山书院等公益项目,继续推广传统文化。

她希望能重新点燃公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距离《曲苑杂坛》停播已经过了20年。

汪文华虽然不经常出现在电视上,但她的从容不迫、温文尔雅,依旧被观众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