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最能代表翁源的特产是什么?

那,非三华李莫属!

韶关翁源县有着“中国三华李之乡”美誉,其中龙仙镇三华村为正宗三华李的发源地,其最早种植历史可追溯至500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李子,许多人会因酸而牙齿发软,随之望而却步。可三华李不一样,熟态的三华李外表仍是青红交加,一副未熟之态,但试过后便知道它的“表里不一”。

第一口咬到表皮可能会有酸涩感,但随着牙齿深入到果肉,清甜爽口的口感便马上占据整个口腔,其独特的蜜味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三华李只有在翁源,甚至要细化到原三华镇一片才有这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因此,翁源三华李在2010年入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到这个佳果成熟的季节,来翁源采摘采购的人络绎不绝,堵车堵到高速路口,各大酒店必然一房难求。

但是,这么好吃的翁源三华李,种植面积仅有3.6万亩,产量不足4万吨,别说满足广东人,韶关本地人都不够吃,产量实在太小了。

这也给其他地方产的三华李有发展机会,尤其是位于粤西的茂名信宜三华李。

信宜三华李是三华李种植面积最广的地区,凭借33万亩种植面积和33万吨的产量,成为中国三华李生产龙头市(县),有着“中国李乡”之美誉,其中钱排镇更是被称为“中国三华李第一镇”,在广东市场上大有掩盖翁源三华李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十大佳果”评选活动中,信宜三华李在110多个佳果里脱颖而出,与梅州金柚、德庆贡柑等佳果入选为岭南十大佳果,而这次评选翁源三华李同样参与其中。

作为三华李原产地的翁源三华李竟败给种植历史不过50年的信宜三华李,这下翁源人可不干了。同年翁源政府便致函国家有关部门,以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由,要求信宜等地禁止使用“三华李”名称。只是这样的申诉并未获得正面回复。

其实,信宜三华李源自于翁源是毋庸置疑,不过不同的环境以及近50年的栽培改良,让信宜三华李不管是外形还是口感上,都与翁源三华李有着不小的差别。

翁源三华李表皮更多为青红交加,青皮红肉,吃起来味道更甜,蜜味更浓,有着“八分甜”的说法,接受不了酸口的人,翁源三华李绝对会打破你对中国李子的认知。

信宜三华李则多为红皮红肉,表里如一,不过酸味更重,吃起来酸甜可口,称为“半酸甜”,味道上更多样刺激,喜欢吃酸的人肯定更喜欢这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甜口受众面更广,翁源三华李在市面上名气也应该更大,但很可惜,翁源三华李在历史和品牌管理上走了太多的弯路。

翁源三华李种植历史虽有近500年历史,但在上世纪70年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当地的三华李树差点没被砍完,全县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可以说“元气大伤”,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恢复大面积种植。

即便翁源三华李在1987年被评为广东十大优异水果之一,但受种植面积和品牌管理的影响,在市面上根本见不到其影踪,反而是仅有十几年种植历史的信宜三华李凭借数倍于翁源三华李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夺得市场先机,酸甜爽口的口感在当时水果尚不丰富的市场上很受欢迎。

吃到“甜头”的信宜,也针对信宜三华李品牌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各种旅游文化活动,让三华李在近十年声名远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今三华李名声之响,信宜的功劳占大头。

只是现在回头看看会发现,信宜在发展三华李产业时,对品牌建设思考的还不够多,为如今这般“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埋下伏笔,颇有当年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之味。

假如当年信宜在发展三华李产业时,就以“信宜李”或“钱排李”进行推广,或许就不会有今日翁源信宜关于“正宗”三华李的争论,信宜在三华李品牌建设上就不会“沦为他人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