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年,王阳明活捉作乱的宁王朱宸濠,因此和明武宗朱厚照有了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

明武宗一向行事荒唐,面对王阳明冒着生命危险取得的胜利成果,他竟然下旨,让王阳明先放掉宁王,好让自己披坚执锐亲历战场,享受一下御驾亲征的快乐。

这想法让修行有成的王阳明几乎抓狂,为了避免卷入过多事端,他不得不称病而退。

这次君臣近距离接触堪称是历史上的一场闹剧。

一个是沉迷于玩乐的天子,一个是严苛自律、修道有成的著名思想家,两个人到底有怎样的碰撞?以《道德经》中的理论又该如何阐释?

《道德经》第七十章原文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本章在《道藏·道德真经》中的标题是“知难章第七十”,阐释了大道难知难行的现实。

基本释义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我说的话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实行,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白,更不能够切实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经》内容广博,既讲大道,也讲用世之理,这些道理质朴无华,本来很容易懂得,做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很多人却觉得深奥难懂,更谈不上能够切实执行。

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受外界诱惑太多,从而感知不再那么敏锐、明悉。

前面第12章指出迷惑人们感知的种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如果人们被世间这种种表象所迷惑,追逐因此刺激而生的欲望,则只能随波逐流,渐渐迷失,远离大道。

认识世间种种,然后再去破除,《道德经》给出的方法是: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我说的这些话都有其主旨,符合大道原则,做事也有根有据。但是人们没有这方面清晰的认知,所以不明白我这样做的道理,更不会跟随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现在写论文,除了个人的分析判断之外,为了增强说服力,往往会参考和引用不少前人的著作,《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同样如此,他的文章并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对前人理论、观点、著作的参考和引用,所以说“言有宗,事有君。”

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当时周王朝由盛转衰,诸侯纷争不断,世事纷繁复杂。老子亲历其中,见惯世间事的成败,磨练了他睿智、犀利的眼光。

更重要的是,老子担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担任时间长达30年,期间他接触到的经典著作可谓丰富,这无疑赋予他海纳百川的境界与胸怀。

正因为有这样广博丰厚的积淀,当老子出函谷关,受尹喜邀请撰写关于大道的著作时,数十年阅世的眼光、盘旋在心头的见解纷至沓来,最终凝聚成笔下的五千言。

五千字很简洁,但是要读懂它首先就需要沉静下来,就如同当年的老子一样,身心沉寂,全心投入,而后或许可以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