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AI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昆曲唱词谱一段曲子,会是什么效果?你听过张军用昆曲的念白读英文吗?6月20日,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徐汇区文化馆倾力打造的2024年度“名家艺术季”文化品牌系列活动又迎来一位艺术家——“昆曲王子”张军,一场关于昆曲的时间旅行就此在徐家汇书院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生有礼了。”在一句韵味十足的昆曲道白过后,张军开始了讲演。他从让AI给昆曲唱词谱曲开始,以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精彩的现场表演,让观众了解昆曲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素来热衷于创新、跨界,探索昆曲各种可能的张军,先是给观众听了三段AI为《牡丹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所谱的曲子。有悠扬的古风,有劲爆的摇滚,还有适合在夜店播放的风格。“这来自于我某一天的突发奇想,当时就是想试一试AI到底有多强大。结果令人叹为观止,每一段音乐甚至只用了30秒!”

张军感叹AI的强大,同时也庆幸AI还没有学会昆曲的板眼和腔调,自信还可以和机器人拼一下。但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昆曲传承者,他也很想知道,如果让机器人把昆曲的那些经典剧目都学一遍,会发生什么?“也许经过不断地学习之后,机器人也可以按照传统昆曲的方式,唱出这段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未来已来”的AI再回到有600年历史的昆曲。在接下来的讲演中,张军为观众详解昆曲的曲牌、伴奏特点、唱词的意义。昆曲的历史与奥妙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美轮美奂,引人入胜。

在长笛和古琴的伴奏下,张军现场表演了《玉簪记·琴挑·懒画眉》,搭配多媒体投屏所呈现的青花、水墨、山水、青松、亭台楼榭等国风元素,让作为百戏之祖的古老昆曲魅力尽显。一曲唱毕,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作为一名致力于昆曲推广的艺术家,张军不仅注重传统技艺的精益求精,也勇于探索现代化的演绎方式,使昆曲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绽放光彩。

从演绎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原创新剧《春江花月夜》,到一人分饰四角的《我,哈姆雷特》、“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再到刚刚在台湾结束巡演的京昆新歌剧《凯撒》,张军在创新突破的路上做出了诸多探索。他甚至在阿姆斯特丹的舞台上,用昆曲的方式念英文,“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惊艳一众国外观众。而当他在讲演现场将这一段表演重现时,同样让现场观众惊喜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原本在图书馆自习,被张军老师的念白所吸引,进来看了就舍不得离开了。”刚刚高中毕业的王同学告诉记者,看了张军老师的演讲,才知道原来昆曲可以如此美妙而富有魅力!“对于我们这些‘Z世代’的人来说,可能不大会主动走进剧院去欣赏一场昆曲传统剧目,但是对于跨界的、创新的,或许会愿意去感受。”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除了在舞台上要更好地呈现艺术作品,也应该回到滋养我们的观众当中。”张军表示,此次讲演是自己近400场艺术普及讲座中的一场。从上世纪末开始,昆曲就开启了进社区、进高校之路,经过20多年的坚持,这个最古老的艺术如今拥有了最年轻的观众群体。“我们昆三班这代传人用自己的艺术生命证明,只要我们愿意踏实地一场一场地去付出,观众就会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就像今天一样,让一次美好的邂逅成为一次美好的新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名家艺术季”自2015年起推出,至今已举办了近70场名家讲演活动。一系列精品艺术讲演被送进园区、楼宇、大院大所,让民众接近高雅艺术,深切感受高雅艺术,在提高自我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为高雅艺术的普及打下基础。2024年的“名家艺术季”迄今已举办了5场,接下来还有5场精彩活动在等着大家,包括《史姐姐的京剧课》《舞者背后的故事》等。

记者:王永娟、张洁

编辑:宁平英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