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处死扒灰公公

1941年,为躲避日军战火,父母带着全家人从荆门城区逃难,辗转流浪到烟墩吴家湾(现属漳河),当时我已经9岁。那年秋天,听人说“明天绞杀‘烧火佬’”。我就问当地的大人:“烧火佬是什么?”他们说:“你明天跟着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后,我便跟随他们,沿着前往周集(当地比较大的集市)的山路,步行约三里到达江家湾,江家湾再走约三里就能到周集。江家湾有两大姓氏,建有两个宗族祠堂。一个是万家祠堂,另一个忘记了。这里住着5-6户人,在山里算比较大的湾子,一般小湾子就一两户人。江家湾村头北面路边,有一个很平的大缓坡,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皂角树,大树的西南面有一口大堰塘,前往周集必经这个堰堤。

大约9点多钟,我们到达江家湾村头,看到大树四周的堰堤、房头、坡上、坡下,满山遍野,挤满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还有做小买卖的小摊贩,总计应该有几百人。只见高大粗壮的皂角树上悬着一根绳子,绳子下端打着一个活套,有一个人双手反捆坐在地上,年纪约五六十岁。大树下边还放着一张大方桌、几把靠背椅子,有点像现在开审判会的样子。

等了很久,当太阳快当顶时,出来一个中年人站在桌子边讲话。我坐在山坡上,距离有点远,听不清他说了些什么,我也没有太注意听。讲完话以后,有三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走近被捆的人,有两个人一边站一个,把他架起来;另一个站在他背后,将大树上的绳子套在他的脖子上。只听到有人说了一句什么话,然后三人合力将绳子往上拉,悬停在大树的半腰间。老人不断地扭动身子,两只脚不停地乱蹬。接着,又听见有人说了什么话,很快绳子又放下来。这样拉上去、放下来,来回重复三次后,才把绳子绑在树上,将他完全悬空吊起来,整个身体直溜溜地,一动不动,显然人已断气。这样大家才慢慢散开,各自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议论纷纷。听大人们说,那个中年人应该是族长,讲话的内容是重申族规家法,声讨那个人恶行,最后宣布执行家法。这个老人的儿子去世后,儿媳妇在家守寡,公公和儿媳耐不住寂寞,乱伦私通被族人发现。受到家法处置之后,要曝尸三天才能收殓。

以后还听人说,那时宗族祠堂规定,族内女人死了丈夫,不能自主改嫁,要由族长许配给族内同辈份的光棍,免收任何彩礼。如果族内无同辈份的光棍,就将她卖到族外去,本家族是要收钱的。那时的宗族族长权力很大,可以决定族人的生死,对违反族规的可以处以剁膀子、挖眼睛、垫棺材底(殉葬)等酷刑。当时民间还传说,家法惩治作风不正的女人,是用竹筒装条毒蛇,把一头伸入女性下体,另一头用燃香烧蛇尾驱赶,毒蛇迅猛钻入身体,残忍之极。

因为目睹了这起毛骨悚然的事件,以后人们到周集赶集经过江家湾时,心里都会提心吊胆,能绕开村头的那棵大树就尽量绕开,更不想在村里歇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时代的私刑“浸猪笼”

童养媳王二姐的悲喜剧

童养媳也被称为小媳妇,是旧时代的产物。在1949年以前的乡村,比较普遍地存在。她们的命运十分悲惨,生活非常可怜。一般是娘家比较贫穷,家里人养不活,或者男孩要娶媳妇,就把女孩送人做小媳妇。待到一定年龄以后,才与这家的男孩成婚。

1938年底,我家躲避日军战火,逃难到烟墩安团借住,不远的邻居就有一户两代童养媳的家庭。一个是老童养媳,我们称为张妈,是男主人王哥的妈妈;一个是小童养媳,我们称呼王二姐(在娘家排行老二),是王哥未来的妻子,他们俩大约同岁。当时的社会观念是“吃的苦中苦,才能人上人”,所以老小媳妇吃了一辈子苦,终于熬成了婆婆之后,又来刁难小小媳妇。

1941年王二姐约有13岁,她总是起五更、睡半夜,洗衣、洗菜、砍柴、喂猪、做农活,样样都是冲在前面。冬天寒风凛冽,手指裂开很深的口子,疼痛难忍也只能自己躲在僻静地方,偷偷地哭一场。有时不免出现生活小差错,还会被公公婆婆和不懂事的女婿娃打骂。小媳妇吃饭有特别的规矩,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面前的菜基本不放油盐或少许油盐。若筷子夹过了界,就会当场挨打。

记得与王二姐有关的两件事,印象比较深刻。有一次,王哥与王二姐两人面对面坐着,用手碓轮换舂米。不知道为了什么,双方发生了争执。冲动的王哥抱起石碓,朝王二姐头上砸去,王二姐被砸得头破血流,自己一个人偷偷流泪。另有一次,轮到王二姐家给驻守圣境山顶寺庙里的抗日部队送水。她一个人感到害怕,就叫我们小孩子一起去。她从山脚下的小溪里挑起一担水,中途要歇上好几回,才能把水送到庙前,再由士兵转挑进庙里。她常在路边摘一把野韭菜,送给站哨的士兵。哨兵接过韭菜,放进嘴里就吃起来。另有一次,我在路边捉到一个大蚂蚱,正捏着蚂蚱两脚在玩,哨兵从我手里要了过去,然后把蚂蚱头和身体扯开,挤出带绿色的躯体,放进嘴里就吃掉。

1949年以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们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性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王二姐这样的童养媳也融入新时代,劳动环境和生活境遇大为改善。成年后王二姐和王哥圆房,生下一对聪明漂亮儿女。儿女成年后,又生了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一家人四代同堂,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2022年3月12日于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林发海

【作者简介】林发海,湖北荆门人,1932年2月1日出生,1948年8月参加工作,1955年2月入党,退休前任荆门市沙洋县沙洋镇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