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前的文贵村大畲子村小组。10小时之后,村民抵达石北水库,坐在地上修整。刘志坚在群中召集村民出发。19日中午抵达肩峰村中时的景象。

6月21日,平远县泗水镇放了晴。烈日下,救援的直升机或载着救援物资,或载着被困人员在这片土地上空穿梭、往返。各相关部门都在集中所有力量展开救援。

16日8时至20时,受强降水云团影响,全县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平均雨量199.1毫米。雨量超过300毫米的镇有4个(泗水镇、上举镇、东石镇、仁居镇),其中泗水镇365.7毫米,降雨频率超二百年一遇,是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的镇。

在连续倾泻的暴雨之后,汹涌的洪水挟着泥沙、碎石、断枝冲向泗水镇中的村房,黄泥土也变得松软,砸向山边的道路。信号断了,水电也断了。泗水镇的文贵村、金田村等村庄瞬间成为“孤岛”。

在这场灾情中,除了官方的救援以外,泗水镇的村民也同时从里向外、由外至内进行了自救与互救。其中,10位村民徒步行走了10个小时,成功自救;6位村民自发组织两次突围,将村中的消息传给外界......在洪水暴发的48小时里,泗水镇的村民们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温情、惊险又勇敢的故事。

自救/10个老人徒步行走的10个小时

6月16日下午5时,依靠微弱的信号打出最后一通电话后,大畲子村小组的10位村民和外界彻底失联了。

泗水镇文贵村大畲子村小组依山而建,距文贵村村委会6.4公里,小组组长江仕能是对接大畲子留守村民和文贵村委的桥梁。塌方冲垮江辉的房子时是下午2点,江仕能在群里提醒大家留意暴雨可能会带来的灾情,仅仅两个小时后,江辉亲眼看到石块和土堆压垮了自家后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江仕能的电话催促下,大畲子仅存的10位留守老人从家中紧急撤离,聚集到相对安全的江胜祥家中。“元芬家的房子也倒了!”这是从大畲子小组打出的最后一通电话,下午5点信号中断,村民和外界失联,江胜祥家成为洪流中一座孤岛。

雨下了整夜,透过窗户看到对面的山体滑坡,江胜祥彻夜未眠。6月17日凌晨5点,在失联12小时后,58岁的江胜祥和江辉决定自救。“我们是这里最年轻的,我们带你们走出去。”

他们的自救之旅并不顺利。连日的大雨,把山路变成沼泽,江胜祥站在泥里左右观望,放眼望去是从山上滚落的石头堆成的一座座小山。翻山穿行,上方石壁,下方河流,他们要躲避山上不时滚下的石头,还要防止脚下踏空。

元芬小心翼翼地跟着前人踩过的脚印行走,依然摔倒了几次,最后一次她把水靴踩进泥沼里,靴子拿不出来只能光脚继续前进。最老的村民已经75岁,说不清是身体无法支撑还是内心过于恐惧,他发抖着往前走。

在一个岔路口,他们走错了路,暴雨将道路的标记冲刷得模糊,循着印象回到正确的路上不久他们又在一片山林中迷了路,最后依靠问路绕道前行。

辗转到达泗水镇后,腿脚不方便的谢桂招在丈夫江胜德的陪同下借宿在泗水村民陈大伟家中,剩下的8位大畲子村民决定继续前行。“没走到县里我们不安心。” 江胜祥也说不清不安与执拗的来源,即使在山区居住近60年,但第一次直面山体滑坡的他只能通过前进的每一步确认自己离安全更近一点。

途经富炉石、石角子、泗水,17日下午4点,他们终于抵达石北水库。江胜祥已经不记得在水库见到政府救援队时的心情,翻山越岭走了10个小时,确认抵达安全地点后,他坐在路边,喝光了一瓶矿泉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仕能再次收到消息,已经是村民失联将近24小时之后。江胜祥报了平安,说大家都到了县城,很安全,都没有受严重的伤,只有一点擦伤。断断续续的通话中,江仕能听到村民们的声音很平静,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看到自救之后的照片,他们浑身是泥筋疲力尽,看着就心疼,好在大家都平平安安。”

6月20日,平远县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71条公路、85座桥梁都被冲毁了,现在正在抢修,目前已经动用478台次机械,抢通了44条公路。”

截至发稿,大畲子小组的入村道路仍未修通,村民们目前安顿在平远县城中,尚不清楚村庄具体受损情况。“我们出来前已经有四座房子倒塌了,其他房屋也或多或少受损了,损失惨重。”

互救/6个村民自发组织的两次突围

除了从内向外的自救,外界自发的向里突围也是此次灾情中温情但惊险的场景。

6月19日上午9时左右,36岁的刘志坚一行3人先驾车从平远县县城出发,经过差干镇,绕行到福建下坝乡,再抵达福建武平县美溪村龙牙塘自然村。行驶1个钟头左右,道路便难以通行。一行人烈日下徒步3个钟头后才终于抵达金田村肩峰下自然村(以下简称“肩峰村”),这里是他们的家乡,地理位置最为偏远。

自16日以来已经过去了48个小时,村民们怎么样了?家乡受损情况如何?由于村中仍旧没有信号,村里的一切情况仍旧是未知的。

这并非是他们第一次尝试进村。17日,洪水暴发的第二天,刘志坚就和另外2位村民一起想要回到村中查看情况。彼时,天空还在淅沥下着小雨,道路也尚未抢通。

三个人从县城向泗水镇先尝试着开车驶去,然而行程刚过一半,到达东石镇时,便发现道路已经无法行驶。3人当即决定下车徒步行走。“剩下的十几公里的路有20多处塌方。”据刘志坚回忆,村民平时走的水泥路如同发生过地震一般,很多都成了“断头路”。一行人彼此帮助着走了5个钟头才终于到了泗水镇。

期间的危险至今刘志坚还心有余悸。“我差点陷到泥潭里,水鞋一旦插进泥里,就很难拔出来。”加之自己体力难以维持,休息一段时间后,他独自返回到县城,剩余2人则又继续向金田村出发。再次步行了5个小时后,2人在傍晚抵达金田村,但距离肩峰自然村还有一段距离,担心夜晚行走不安全,2人留宿一晚后于第二天一早再次步行了3个钟头才终于抵达这个最为偏僻的小村落。

“他们真的把所有体力都耗光了,很难再走出来,只能留在村里了。”刘志坚说道,此番努力还是没能将村中的消息传递给外界。于是,在了解到可以绕行到福建再抵达肩峰村后,刘志坚在18号晚上又迅速联系了2个村民,决定进行第二次尝试。

“我们准备准备,等下就上吧。”19日上午8点34分,刘志坚在这个临时组建的救援小组群里发了消息。9点左右,3个村民各自背上了二十多斤的背包上了路,背包里是蚊香、干粮、充电宝等急救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行仍旧充满危险。“中间有一段路是悬崖,必须非常小心地在一个又一个松软的泥堆上踩着树枝前进,二三十米的悬崖下面就是一条河”,刘志坚回忆道。一路有惊无险,他们在中午顺利抵达。

村里的景象远超乎想象。“完全倒塌的房屋有十几栋,剩余的二三十栋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仅剩了两三栋房屋是没问题的。”不仅房屋倒塌严重,村民家中的大部分物品也几乎全部洪水裹挟而去。但万幸的是,被困在村里的30余个村民平安无事,大家集中在村中的旧学校以及少数几个安全的房屋中度过了3个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救援小队”地处的消息后,村民刘小红也激动地发了朋友圈,“长辈说1983年6月16那一天的洪水都没有这次可怕,所幸全村人都平安无事,感恩不顾危险贸然回村的叔叔哥哥弟弟们,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辛苦了!”

20日上午,载着救援物资的直升机来到肩峰村,每个村民都获得了一袋米、一箱面和一箱水。21日,更多救援力量抵达,并将几个年纪比较大和腿脚方便的村民接出,但信号、水电仍未接通。

【记者】张璠 郑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