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协主席、青岛画院院长兼书记的赵建成,是地道的青岛培养出的人物画家。近年来,赵建成曾多次回到青岛捐赠自己的得意之作,仿佛学成归来的游子热切分享给父老乡亲的一枚枚饱含心血的勋章。细算下来,这位年逾古稀的青岛籍艺术家已然离开青岛将近20个年头。

艺术初心不改

赵建成的艺术之路,始于对绘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他于1949年出生在青岛,1965年中学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农建第十二师,成为一名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坚持学习绘画,师从当时在青海工作的朱乃正、崔振国、曾道宗等绘画大师,为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赵建成加入青岛画院,成为一名创作员。他的艺术才华逐渐展露,1981年创作的《晨钟》入选了“山东省庆祝建党60周年画展”。此后的20年间,作为山东省创新水墨人物画的奠基人,他在各大美展中大放异彩。五年一届的国家级美术大展——全国美展是全国美术界最高层次的展览,自1984年开始,赵建成在连续五届全国美展中拿到奖项,是极为难得的画界荣誉。在他担任青岛市美协主席期间,“强势”之名已然在外,青岛美术创作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取得了现象级巅峰:水彩画、中国画、油画、版画四个方向全面“开花”,斩获一金二银五铜,获奖总数占据了当年全省份额的半壁江山。

2003年,赵建成开启了《先贤录》系列的创作主题,他以新的笔墨架构,与这些“先贤”在精神与心意上“时空交流”。这些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存确定了灵魂高度和审美高度的“先贤”,在赵建成的画笔下鲜活重生,成为美学意义上的一次厚重回望。

2005年,赵建成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任创作研究部主任,离青进京之后,他的个人艺术创作也随之进入全新之境,诚如其本人所言:“我的整个艺术观念、绘画样式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历史为镜

对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深入挖掘与艺术再现,是赵建成近年来画作的重要风格之一。其中,2007年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创作的《国共合作——1924·广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2年创作的《民族会盟——七溪会阅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18年为“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创作的《康熙西征》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花费5年时间为北京市精心打磨推出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换了人间——1949·北京》,则被北京市政府收藏。

始终坚持以历史为镜、以艺术为载体,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是赵建成艺术创作的特色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从早期作品来看,无论是《铺路石》《厚土》,还是《金秋》《魂系雪域——孔繁森》等画作,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人物的坚毅、凝重,以及时代的表情和特有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赵建成目前长居北京,但他对故乡青岛依然怀有一种游子般的深情。2021年9月,赵建成将巨幅水墨人物画作《开国大典》的量身复刻版本捐赠给青岛,后悬挂于青岛国际会议中心101接待室外墙上展出陈列。

《开国大典》的原作创作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是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一项创作任务。历时近两年时间,赵建成历尽各种艰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完成了《开国大典》的创作,一经揭幕广受好评,后续入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1949年出生的赵建成,其艺术生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他的画作也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在其中融入了对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表达。人们在欣赏他的画作的同时,除了精神上的高频共振与拨散历史烟云后的深切感动,更能感受到一位艺术家身上的时代精神与责任担当。

(来源:青岛文旅)

画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建成,1949年生于山东青岛。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兼书记,现为青岛画院名誉院长。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市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