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千《春云晓霭》

尺寸:68×136 cm

题识:(一)春云晓霭。六十八年己未冬十一月,摩耶精舍写似静波先生教正,蜀郡张大千爰。
(二)台湾致多胜境,乃以衰病牵率。虽有胜情而无济胜之具,徒深结想。顷闻先生观瀑焦溪,益增叹羡。含毫臆写,实有惭于山灵矣。爰再题。

出 版
1.《张大千画集》(第二集),第8-9页,历史博物馆(台北),1980年版。
2.《南张北溥藏珍集萃》,第92-93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千每居一处,皆好建园造境,七十年代后期自美返台,亦大兴土木,筑成理想之世外桃源——摩耶精舍。漂泊一生的他终于可以回归故土,结束迁徙世界各地的生活。在祖国熟悉的环境中,有秀丽的山河,有挚友们的陪伴。尽管晚期的体力精力不及从前,但大千时于摩耶精舍的生活愉快而惬意,加之与昔日旧友过从甚密,精神更为之舒畅。生性慷慨而重情义的大千从不吝惜以字画相赠好友。此幅创作于1979年的《春云晓霭》正是他为老友严家淦所作,取泼墨泼彩抽象之法展现台湾宜兰焦溪具象之景,给予观者山水磅礴的气势以及广阔的想象空间。
题款中言及缘由:“台湾致多胜境,乃以衰病牵率,虽有胜情而无济胜之具,徒深结想。顷闻先生观瀑焦溪,益增叹羡,含毫臆写,实有惭于山灵矣。”严家淦与张大千友情深厚,交往甚密,是大千先生摩耶精舍的常客。张大千去世时,严家淦出任治丧委员会“召集人”,二人的感情可见一斑。此时大千甫心脏病病愈出院,不能远足,听说老友严家淦到台湾名胜——宜兰焦溪胜境视察,虽未能亲往,谦言“含毫臆写”,但落笔所现的胸中丘壑绝非真山真水所能比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千一生摹古、汲古,极尽绘事,将古今各家各派之精华融汇通达为已所用,于盛年自创泼墨泼彩之技法,在中国画徘徊于全盘西化和固守传统的重要节点,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
此幅为他晚年泼墨泼彩技法纯熟的典范精作。画家以没骨法为基底,拣选了最为擅用之石青、石绿、赭石为泼彩的主色,大胆落笔使成山势,待颜色流动、沉积、晕开后,再略施传统笔墨点景,状高山耸翠白练飞泻之境,造亭台杰阁屹立于山川之中……在一次次的加迭之中,群山延绵,烟云浩淼,重彩墨色相交融,画景随之而生。全幅尽可窥大千晚年泼墨泼彩技法之纯熟,在于苍茫万千的想象之中,得传神超物的趣味,可谓是天然之诗境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