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特”“优”战略,提品质、延链条、创品牌,促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琼海:特色生金 致富有方

■ 海南日报记者 陈子仪

通讯员 彭思燕

“今年蓝莓收成不错,果子品相很好。”近日,在琼海市塔洋镇红庄村蓝莓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忙着修剪枝条,为下一轮蓝莓种植生产做足准备。该基地负责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没想到第一年试种就有如此好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琼海市塔洋镇蓝莓基地种植的蓝莓。海南日报记者 陈子仪 摄

以往,蓝莓大多种植在温带地区,依托琼海优良的气候条件,国内种植蓝莓得以在冬季供应市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琼海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牢牢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全面实施“特”“优”战略,按照“提品质、延链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打造琼海知名地理品牌,将农业生产与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乡村度假等新业态结合,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琼海种植的印度刺黄果。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沃土生“金” 特色产业惠农兴农

“再过段时间,今年的山药就该收获了。”走进位于琼海市大路镇的美寨山药示范种植基地,琼海美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春林正在观察佛手山药的长势,基地里,佛手山药藤叶顺着竹架向上攀爬,宽大嫩绿的叶片恣意舒展。

美寨村所种植的佛手山药原产于湖北省,是一款药食同源的新型农产品,因外形似手掌被称作“佛手山药”。

美寨村为何会种植这款并不多见的山药品种?这还得从2016年说起。海南省农科院从湖北运回一批佛手山药,美寨村村民何君武的朋友赠送其1.5公斤重的佛手山药。品尝过后,何君武发现佛手山药口感比普通山药更胜一筹。他便决定将剩下的佛手山药进行试种。

由于不了解佛手山药的生长习性,头两年的种植均以失败告终。但何君武并没有放弃,就在试种的第三年,他在村里的红土地上顺利种出了品相良好、口感粉糯的佛手山药,当年畅销市场,供不应求。

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甜头,美寨村的村民也纷纷加入佛手山药的种植队伍。为此,美寨村成立了琼海美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已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为更好地推广种植美寨山药,琼海美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注册“美寨山药”商标,同时,该合作社已与大路镇商会合作,由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发动农户种植,商会负责对外营销,依托商会对接政府、爱心企业、乡贤的优势,对美寨山药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美寨山药。

特色,不止于山药。走进位于万泉镇马鞍岭的有机山柚种植基地,山柚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树上挂满金黄色的小果实。工人正在修枝剪叶,做好日常养护管理。

截至目前,琼海已投入6000余万元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种植油茶2.1万亩。未来琼海还将积极培育产业主体,推广“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发展“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提高油茶生产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油茶品牌创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琼海种植的木奶果。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稻虾连作 特色种养带动增收

夏天,是小龙虾“称霸”餐桌的季节。在琼海,龙虾不仅征服了人们的味蕾,还带动起富民“大产业”,激发“夜经济”消费新活力。

在博鳌镇莫村,农田里的水稻绿油油。这里位于万泉河的下游,平坦的地势和丰富的水源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简单来说,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就是“稻虾连作”,即一个生产周期里轮流养殖小龙虾和种植水稻。“我们实施‘211稻油虾轮作’,即虾2季,水稻、油菜各1季。每年在水稻收割前投放种虾或水稻收割后投放虾苗。”海南省兴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碧泉介绍。

“以前村里多是种植传统水稻,产业单一、效益低,不少村民都外出务工不愿意种田。”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可灿表示,2023年10月,该村通过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引进企业发展“稻虾”共生种养生态农业项目,为村民致富、产业振兴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有这么好的条件,没有不赚钱的道理。”钟可灿表示,稻虾连作相比以前单纯种水稻,不仅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小,成本也节约了不少,“‘稻虾连作’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能养好小龙虾,让一片水田实现多份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不久前,全省稻虾综合种养现场推进会就在莫村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县的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前来学习琼海“稻虾连作”的优秀经验。未来,我省还将制定稻虾综合种养的实施指导意见,按照国家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新标准,开展稻虾综合种养试点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琼海观赏热带水果。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新奇特”频落地 农旅融合探新路径

听说槟榔树上可以结出葡萄?不,这是巴西莓。

近日,在琼海市世界热带水果之窗,不少形似槟榔树的果树枝头结出了果实。该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果实名叫巴西莓,来自中美洲、南美洲,最近在琼海试种成功。

作为国家和海南省对外农业开放合作试验区,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已先后引进世界各地680种热带“新奇特”水果,并成功试种燕窝果、巧克力布丁果、手指柠檬等380个特色品种,其中,20多个优选品种产业化种植,并初步形成规模,18个品种的果品已经面向市场销售。

记者了解到,为带动农民就业致富,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在大路、阳江、会山等镇建成牛奶果、黄晶果、马梅、树葡萄等7个产业示范基地,总面积约1000亩。这些示范基地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确保村集体增产增收。

拥有了如此多样的“新奇特”水果,琼海也在积极探索“水果+”的农旅融合新路径。在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里,该基地联合省内各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开展水果科普研学活动,全力打造产游研学一体化基地,同时还创新以独立太空舱形式推出水果主题民宿“果缘星宿”,使游客贴近大自然,观赏世界“新奇特”热带水果,体验水上高尔夫、休闲垂钓等多样有趣的休闲娱乐项目。

(海南日报嘉积6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