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水稻插秧工作刚刚结束,站在瓦房店市三台乡海岛村的稻田旁,秧苗下,硬币大小的小河蟹正在悠然自得地生长,这是一周前村民们放到水田里的,这批蟹苗有望在中秋节前后“爬”上市民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瓦房店市水稻种植的主要产区,近年来,三台乡发挥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引进“稻蟹共生”种养新模式,通过稻养蟹、蟹育稻,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据海岛村主任冷希本介绍,插秧7至10天后,便可以将河蟹放入稻田,既能为水稻提供有机生物肥,又能减少水稻病虫害,蟹爪还能起到松土的作用,平衡了土壤的盐碱程度,将大幅度提高水稻品质。冷希本是三台乡海岛村的稻蟹种养大户,今年他又在500亩稻田里放养了2000斤自己繁育的河蟹苗。2006年,他在全村第一个从事“稻蟹共生”立体种养,几年来,冷希本利用自家的稻田原地育苗、原地放养,确保了蟹苗的成活率,通过“以稻养蟹、以蟹养稻”,每亩稻田收入增加了500元。在冷希本的带动下,全村“稻蟹共生”面积达1300多亩,占全村稻田面积的25%以上。

三台乡农业助理杨恒久告诉记者,河蟹的粪便排泄物,是非常好的天然水稻肥料。“种稻不施肥,养蟹不喂料”的纯生态种植、养殖方式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物链,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生产优质生态稻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