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记录下安阳殷墟王陵区殷王世系的甲骨文!

记录《殷王世系》甲骨文:是殷王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片甲骨!

翁卫和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甲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甲骨于1903年出土,后被转卖给英国藏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为《库》1506和《英》2674正。

真伪之争

关于这片甲骨的真伪,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主张其为伪刻的学者包括郭沫若、容庚、唐兰、胡厚宣、徐中舒、陈邦怀、丁骕等,而主张其为真品的学者有董作宾、陈梦家、于省吾、饶宗颐、张秉权、张政烺、李学勤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甲骨学家认为它是真品。

甲骨的历史价值

该甲骨出土于1903年,当时对商代历史年代的准确认识尚无从谈起,但其文字字形和人名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后代伪造者无法企及的。于省吾先生认为,这片甲骨上的字姿遒硬调协,其行款曲伸自然,皆非作伪者所能企及。

家谱的出现

这片甲骨被中国甲骨学界认定为甲骨文、金文所见的中国最早的家谱。家谱是中国古代记述家族渊源、世系和事迹的书籍。这片卜辞的出现表明,“家谱”在商代就已存在,并以甲骨刻辞和青铜刻铭的形式被保留下来。

武丁时代的家谱

陈梦家先生判定这片家谱刻辞为武丁时代的产物,记录了13个人名,其中11人为父子关系,2人为兄弟关系。其形式和后世的家谱相似,只是两个弟名的出现显示出商代家法制度与周代及后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有所不同,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

家谱的内容

这篇家谱记录了武丁时一个贵族“儿”的11世祖先的私名,以每一世30年计,上溯到商代初期,共记录了300余年的家族谱系。甲骨文的释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先祖曰吹

吹子曰卫

卫子曰燕

燕子曰帷

帷子曰壹

壹弟曰启

壹子曰噩

噩子曰徕

徕子曰洪

洪子曰御

御弟曰修

御子曰射

射子曰商

翁卫和认为安阳殷墟王陵区王墓王名都记录在这片甲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中的王世系

这片甲骨文记录了殷王朝的十世系,可以理解为世世相传。甲骨文中的王名屡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或青铜器上的金文,显示了它的历史重要性。以下是世系排序:

①殷履(舃/大乙)→②大丁→③大甲→④沃丁→⑤大庚(—□)→⑥大戊→⑦仲丁→⑧祖乙→⑨祖辛(—□)→⑩祖丁→□

结论

这片甲骨是殷人记录殷王朝的世系表,表明了殷王朝“周祭”制度下的王世系记录。它不仅是解读甲骨文的金钥匙,更是迈向殷王文明的通天大道的入口。通过这片甲骨,可以见证中国古代以表格形式记录王族家谱世系人物的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