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考古人员打开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仓”,里面是满满一整窖60多万斤的粮食,当专家将谷粒带回去种植,三天后发生了令大家震惊的一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保存粮食种子已经有了很多更加高效的方法,比如利用低温干燥的环境储存,或者是将它冷冻起来。

当粮食收成之后,为防止老鼠等动物将破坏这些辛苦成果,人们会修建牢固的粮仓,用于存放粮食。

这样的粮仓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盖造的,因此工程相对来说不算太难,也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可是千年前,人们生活都是以国家为单位,能够满足众多百姓生存的粮食该怎么储存呢?

这个问题在含嘉仓被发现的时候得到了专家们的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兴建铁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含嘉仓的存在。

起初人们只以为这是一座普通的墓葬群,直到越挖越深才发现这并不是普通的墓室,而是一片圆形的仓窖。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多年来一直不断发掘出墓葬群和文物,但是规模如此巨大的粮仓还是令专家们感到十分壮观。

含嘉仓经过发掘后,一共发现了圆形窖仓四百多个,整个粮仓的占地面积达到了四十多万平方米。

它是大运河的配套设施之一,大运河承载着漕运的功能,而含嘉仓正是用来储存粮食。

含嘉仓是隋朝时期最大的粮仓,也是中国古代储存量最大的粮仓,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

为了将这些粮食完好的保存在其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人们先是在地上挖出一个深度可观的大洞,这就是仓窖最开始的样子。

下一步就是用火将里面的水分全部烘干,保证粮食在其中不会受潮。

防潮是储存粮食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在烘干之后,人们还要拿草木灰铺在最底部,随后一层木板、一层席子、一层粮食的摆放储存,直到粮仓被塞满。

在粮仓的选址上,当时的设计师也是费尽了心思。

他选择把仓窖选在地势高地,避免低洼处会产生积水和渗水,这样下来,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粮食的干燥。

然而最让学者们震惊的是,当他们将其中一个仓窖打开的时候,里面竟然还存放着满满的粮食。

这些粮食时隔千年再次现世,它们的样子依旧饱满,不过大多都变成了黄棕色,品质早已不如当年。

专家们在木板的缝隙中找出了部分有机种子,抱着试一试的念头,他们将这些种子带回去精心培育。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些种子在第二天的时候居然发出了象征着希望的嫩芽。

这一结果让学者们备受鼓舞,同时也证明了古人储存粮食技艺的智慧。

含嘉仓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历史上的空白,为考古人员研究历史提供了凭证,对于考古行业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资料来源:

含嘉仓:储藏九州租粟 谷粒千年分明——洛阳晚报

文博河南丨“天下第一仓”里的粮窖“说明书”——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