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19日电 题:安徽界首:“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贾稀荃
  日前,记者走进安徽省界首市南部的陶庙镇赵庄村“智慧”农业产业园,放眼望去,一座座智能恒温大棚显得十分气派。大棚里种植着香菇、羊肚菌、木耳等,卷帘、风机、水帘、喷灌等设备通过手机就能遥控运行,登录“共享平台系统”就能观测到产业园各区域农作物生产、生长指标。
  赵庄村农业产业园最早从种植土豆开始做起。“我们这里土壤是沙质的,出产的土豆个头大、味道好、品质优。”赵庄村党总支书记赵子银说,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借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加强“三农”服务的东风,2015年赵庄村作为第一批建成的机井通电项目,变压器架在了田间地头。依托赵庄村机井通电三横三纵的电力布局,赵庄村建起了成片的土豆大棚,土豆种植风生水起。2016年,“界首马铃薯”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土豆已经成为赵庄村的“金字招牌”,赵庄村农业产业园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产业的发展,赵庄村农业产业园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开始以种植食用菌为核心业务,并做深做强产业链。
  2019年,赵庄村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为保证产品质量,村里决定上马高温灭菌、冷库、烘干、加工等设备。”赵子银说,这需要充足的电力支持。于是当地供电公司将原有变压器增容到400kVA,又根据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新架设2台400kVA变压器,产业园配变容量达到1200kVA,强劲电力支撑了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离不开电气化的支撑。2021年初,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在赵庄村农业产业园开展乡村电气化示范点建设,开发了“共享平台系统”,通过配套物联网建设,将菌棒制作、菌液培养等数据接入到系统内,并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如有问题会发出异常警告。此外,在重要的生长环节部署环境物联感知设备,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盐分、光照环境等数据,以此为依据,驱动各类监控器和通风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网络。
  随着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赵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2年和2023年村集体经济稳定在200万元以上,村里的土地流转率达到95%以上,带动村里2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