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公布 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 名单

其中

阜阳有5所农民田间学校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田间学校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已发展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田间课堂和基层教学点,是农广校体系的办学终端和基本单元,是农广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目前

阜阳市共有

省级及以上农民田间学校 32家

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 超9000人

在这些学校上课

不仅能学技术

还能让田间结出硕果

农民增产致富

在学校师生眼里

没有假期,只有农时农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市农科院园艺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马宗新受太和县有机良庄农民田间学校的邀请,来到村民的瓜果种植基地里,给村民讲解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村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村民种植基地升级改造、提质增效“把脉问诊”。

太和县双浮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王心孟介绍,双浮镇是传统农业乡镇,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逐步向种植瓜果蔬菜特色种植模式上转变。“规模小,发展不起来,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解决乡村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拓宽百姓致富路,太和县把“田间学校”设在双浮镇有机良庄。与普通学校不同,“农民田间学校”除了设置理论课程的课堂外,还定期邀请科技特派员、农科院专家等现场授课,让农民学用结合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石大梦说:“我们学校不仅有可以容纳200人的室内培训场地,还拥有超千亩的实训基地,课程设置也是很科学,授课形式比较多样每年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田为“教室”,作物当“教具”,阜阳市积极探索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民田间学校”,架起专家人才和乡村产业振兴互联互通的桥梁,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太和县双浮镇刘老桥村村民李海波是农民田间学校的受益者之一,他家的30多亩瓜果种了三四年,收益一直不高,李海波想对种植模式进行改造,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老师的实地指导下,他掌握了高效栽培管理的实用方法。

李海波说:“ 学到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到田间管理,已经加了指导老师的微信,以后有啥不懂的,都可以向他们请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宗新介绍,农户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种植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都可以通过“田间学校”平台实现指导对接,针对农户反映的问题进行精准指导,进而提高生产技能,带动增产增收。

目前,有机良庄“农民田间学校”设有校长1名固定讲师12名。同时,依托科研院校以及“候鸟”人才,搭建服务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在库专家已有40多人。近日,有机良庄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农民田间学校’的桥梁作用,打通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积极引导农民与技术、市场对接,让更多农民走上产业致富路。”石大梦说。

通过加强建设,阜阳各地的农民田间学校将成为农业产业培育的摇篮、农业科技传播的阵地、培育新农人的“乡土学堂”

来源:阜阳新闻联播、颍州晚报

记者 于思阳 通讯员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