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文

在化州市的广袤田野上

土地流转正成为激活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州市积极贯彻落实茂名市关于农村承包耕地流转的有关部署,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有效流转机制、规范有序市场运作和创新有为经营模式,有效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解决了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显著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让土地“流”出了活力,“转”出了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地流转激活增收引擎

据悉,化州市下辖的23个镇(街道)确权发证到户的承包耕地面积有67.1万亩,截至2023年底,已流转面积39.93万亩,流转率达到了59.5%。土地流转的广泛开展,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土地不再只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他们增收的“金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通过耕地出租、土地入股、转让、互换等多种流转形式,让土地的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如新安镇新塘村通过“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的模式,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种植青柚,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安排环节作业,使青柚每年每亩抚管成本从原来的5000多元降低至4000元以下,降幅达20%,农户不仅享有固定保底收益380元/亩,还可以从净收益中获得30%的收益分红,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1万元。

服务体系助力土地流转

为了健全承包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化州市在全面推动流转过程中持续加强服务,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成立了1个县级流转服务平台,23个镇各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34个行政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当地提供土地流转宣传咨询、合同指导、沟通协调、土地整合、信息收集发布、经营主体引进等服务,并定期收集、统计、上报土地流转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化州市还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平台,通过电子竞投(竞价)的方式组织公开交易,实现了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的电子化、规范化管理。这些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创新模式引领乡村振兴

化州市在土地流转工作中,通过推行“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型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田资源整合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劳动力不足和耕地细碎化问题,还降低了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做好土地流转“后半篇”文章,化州积极争取新型托管主体合作,打造了一批合作示范基地,如东山街道博龙村辣椒种植示范基地、林尘镇尚书堂村贝贝南瓜种植示范基地、播扬镇文水村委会香蕉种植示范基地等21个示范基地,总面积8500亩,形成了一批乡村振兴的亮点工程。

村集体带动激活要素活力

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化州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集体土地资源的经营、利用和监管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

通过鼓励村民将土地以股份形式反向流转村委会,由村委会以“村社合一”的形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与村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接模式,带领着村民们走向探索共同收益的致富之路。

另一方面

为打破原来分散的种植模式,由村委会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再统一流转出去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或专业大户,通过签订合同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或者保底收益,这样既保障了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如新安镇山西村,通过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引进多个种植大户,完成15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种植以番石榴、黄皮果、甘蔗、香蕉为主,不仅有力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种植户和村民实现经济双赢。

接下来

化州市将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工作

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和管理服务机制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