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上旬,孙中山病势又严重了,已经昏睡了过去。宋庆龄、何香凝、孙科和汪精卫等在床边商议后事。汪精卫说:“我建议总理死后葬在北京景山。”不料,孙中山突然翻过身来,把大家吓了一跳,说:“不对,不对,我要葬在紫金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死后,按照他本人的遗愿,他被葬在了风景秀丽的紫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这位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在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深切缅怀和公祭。豫军总司令樊钟秀更是一举送上一个超大的匾额,其上仅书“国父”二字,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然而,他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前进。在公祭活动中,樊钟秀的超大匾额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以“国父”称呼孙中山,这不仅是对他一生的肯定,更是对他革命事业的传承。 193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正式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这一尊称,既是对孙中山先生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是对他革命事迹的传承。从此,“国父”这一称呼便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普遍尊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