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古史青云

编辑 |古史青云

前言

汽车行业向来是一片“红海”,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较量中,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势力,都在全力角逐着市场份额。然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并绝非易事,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控制。

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无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从上游原材料采购,到中游生产制造,再到下游营销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张巨额的费用支出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随着行业技术升级和消费者需求提升,成本负担只会与日俱增。可以说,如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支出,已经成为了所有车企的当务之急

那些成本控制得当的企业,可以在同等质量水平下,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占领市场;相反,如果成本把控不力,势必会在市场竞争中吃力。更糟的是,如果一味降低产品质量来压缩成本,那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这场持久战中,新老车企又将施展出怎样的策略和手段?他们又将付出怎样的艰辛努力?

余承东最新发言,让我们一窥汽车行业内幕

在6月14日的2024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鸿蒙智行掌门人余承东坦率地阐述了他们车企的产品定位理念。他直言,鸿蒙智行目前锁定的目标是高端豪华车市场,暂难切入20万元以下的平民化车型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官方数据,鸿蒙智行目前的平均售价接近40万元,而且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占到了其总销量的90%以上。可见,这家新兴车企的"主力军"瞄准的正是高端市场。

余承东解释道:"我们的车子卖得贵,不是不想卖便宜,而是真没那个能力压低市场价格。要是做30万以下的车型,恐怕一卖一亏,到时铁定关门大吉。"

这番直白的表态,映射出智能汽车这个新兴领域的高门槛。单单是电池、电子电机等核心配件的成本就已是不小的负担,更不用说其他各种研发、生产、人力等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鸿蒙智行这样的新军来说,要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下实现低成本量产,显然是一大挑战。

"做到低成本,实现规模化,这还真不是件容易事。"余承东坦白道,"业内那些优秀企业之所以控制住成本,是因为对供应链和每个零部件都有大规模制造能力,我们目前还没资格和他们相比。"

成本问题,就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一道坎儿。电池成本就已经让人头疼不已了,更别说那些动不动就得好几万的电子电机等核心部件了。对于那些新兴车企来说,怎么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条件下找到一条出路,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承东还就产品质量问题直抒胸臆:"我们不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体验和可靠性。用户对我们的要求很高,我们也希望在这些方面遥遥领先行业。"

有人认为,汽车主机在硬件制造方面的短板,注定了新兴车企必须依赖外部供应商。但长远来看,如果无法掌控核心零部件制造,成本控制就永远只是一个空中楼阁

不过,情况并非一无可为。比如,蔚来推出的电池租赁模式,不失为化解成本难题的一个创新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车新势力的董事长秦力洪坦言,电池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预计从2025年起到2032年,将有约2000万块动力电池到期需更换,按均价8万元计算,届时用户或将面临高达1.6万亿元的汽车"换电费"

蔚来的做法是将电池租赁服务化,把电池寿命风险从用户手中接了过来,并通过电池智能高效管理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的燃眉之急,还从源头上大幅降低了电池使用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创新商业模式,确实为缓解电池成本顽疾打开了一扇窗。"秦力洪说,"但电池问题的解决,终归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努力。我希望其他车企也加入换电阵营,共同为用户创造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

除了蔚来,国内其他车企也在自己的领域里打造独家"王牌"。贾跃亭想法表现出了强烈的全球化野心,他的视野放在了国外高端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已不应再'内卷',而要向外部高价值市场外延。"贾跃亭说,"只有征服了国外市场,才算是真正的全球化。作为一家中美合资公司,法拉第将成为两国桥梁,助力中美汽车产业实现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路线不尽相同,但各家新兴车企无不在卯足全力突破重围。在这场看似"内斗"的较量中,他们正在锻造着未来出海的竞争力。

当然,出海虽为一条捷径,但归根结底,新兴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仍需源自本土市场的磨砺。而整个产业界都应当在这场持久战中汲取经验,提升制造能力,最终走向真正的全球一流

智能网联成为行业新风口

如果说成本是当前企业的燃眉之急,那在未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必将成为决定汽车命运的关键变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已然深度渗透进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智能驾驶、5G车联网、电动化等前沿应用让整个行业的竞争力面临着全新的重塑。车企们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技术进化,谋求通过创新来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随着汽车和数字世界加速融合,软件、算法、数据等将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未来几年内,汽车行业的科技含量将持续攀升,软硬件的融合程度也将不断加深。可以预见,在这股科技创新浪潮中,就算是传统车企,也必将面临全方位的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也看到,消费升级正在悄然改变着购车观念。人们对汽车的期待,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过渡为高阶化、智能化的出行载体。因此,功能性只是基本要求,真正引领消费潮流的,将是汽车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

这就要求车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汽车不应只是一款冷冰冰的硬件产品,而是需要融入更多软性服务、个性化体验、情感认同等元素,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点上,新兴造车势力或许比传统车企更占优势。作为"后来居上"的参与者,他们不受既有模式的约束,有更多自由去革新业务逻辑。我们已经看到,像蔚来、小米等新锐品牌都在尝试将车辆打造成用户的"第二居所",注重提供个性化定制和增值体验。

同时,车企应该意识到,未来的汽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独立体,而需要与城市大脑、智慧社区等构建紧密的数字化连接,才能真正释放出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黑科技的价值。基于此,车联网技术的演进和升级迭代也将成为未来必争的重点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车企必须拥抱创新,主动求变,才能在激流中守住根基,并最终攻城拔寨。

质量第一 合规生存

尽管前景广阔,但汽车行业的发展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安全、环保等问题高悬于业者上空,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酿成致命危机。因此,车企必须秉持合规、负责的经营理念,把质量和可靠性放在首要位置

汽车行业质量问题由来已久,每每爆出重大事故,都会掀起全民关注。正因如此,对于新兴车企来说,赢得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就显得格外重要。余承东在论坛上的一席话,再次将质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坚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遥遥领先于同行,这是我的执着。" 余承东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决不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哪怕会影响短期业绩。"

从手机到汽车,质量问题始终是华为最为重视的命脉。对于这样一个发迹于通信领域的科技公司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行业安全的滔天大祸。

可见,合规经营对于新兴车企来说并非一句空谈。它不但关乎品牌声誉,更事关生死存亡。只有扎扎实实地将质量纳入战略核心,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新兴车企才能在业内立足并长期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自身的质量管控,车企也有责任在源头上控制供应链风险。如今,环保合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任何一个零部件的合规缺失,都可能令整车企业受牵连。

因此车企在上游选择时,不应只看价格因素,还需全面审视供应商的环保表现、生产工艺等,从而构筑起从源头到末端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强政企沟通,保持高度的透明度,也将有助于车企在合规经营道路上行稳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开放、多元、有活力的智能出行时代正在来临。身处变革之中,车企理应把握好方向,稳扎稳打,用创新的理念重塑发展模式,赢得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