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福寿园内矗立这一座铜质雕像,雕像的主人面容和蔼,神态松弛,凛凛的目光却望向远方看不到的彼岸,似有期盼似有遗憾,这便是已故上海市委书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

汪老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埋在福寿园内,由专人打扫,而他墓碑上的刻字,也解答了一些人长久以来的疑问,那就是他幼子汪雨的身世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道涵——两岸的月亮

汪道涵,原名汪导淮,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

他的父亲汪树德是晚清的一个秀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同时汪树德也是一位日本留学归来的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期间,被先进的民主思想所感染,回国后便积极参与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道涵便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学识与先进思想的家庭,让他自幼就明理懂义,也让他对新思潮新思想的吸收快于常人。

1933年,十八岁的汪道涵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共产党宣言的激发,决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日本正对中国虎视眈眈,时不时在国内引起骚乱,汪道涵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于是他积极发动同校的师生投身抗日运动,在危难来临之际,为国家献上自己的星星之火。

1949年,新中国成立,革命已然胜利,但汪道涵没有闲着,他辗转在浙江、上海一带,身居要职,致力于发展两地的经济,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而汪道涵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却并不是其为自己所管辖区域发展的经济盛况,而是他对台湾大陆两岸关系作出的贡献。

他在世期间,汪道涵便是一张内地名片,一步步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12月,汪道涵被选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他在任期间,曾展开历史性的汪辜会谈,这次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极大促进了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两人会谈期间的四次握手,更是引来世界各家媒体的蜂拥拍摄,可见此次见面的里程碑式意义。

汪辜会谈后的长尾效应,内地有汪道涵、台湾有辜振甫,二人的友好相交让两岸统一的进程又一步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自李登辉上台后,提出逆天的“两国论”,矛头直指内地,与内地割席分坐之心昭然若揭,这也使得汪道涵与辜振甫的之前付出的努力化为乌有,紧接着陈水扁上台,更是再一次让两岸关系由亲和转为紧张。

但即便如此,汪道涵依旧不遗余力的为和平统一殚精竭虑,因为他知道,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通过不间断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为此,哪怕他身患癌症,癌细胞扩散全身,他也要挺直身板出席各类两岸相关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最终没战胜癌细胞去世了,他的遗骨被埋在北京的福寿园,墓旁放着汪老的雕像,雕像旁则是汪老的墓碑。碑上除了有汪老自己的生卒年,在其左右两旁,赫然还有自己两位先后离世的妻子的生卒年。

而汪道涵这两位不同时期娶进门的媳妇,也为日后闹的一场小乌龙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段婚姻六个孩子

正如汪道涵本人对党的忠贞和坚定,汪道涵在婚姻生活中对妻子亦是情深爱重。

他的第一任妻子戴锡可是他的同乡,也是一名坚定的抗日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两人初次见面,汪道涵身上展现出的儒雅与正义便吸引了戴锡可的注意。

戴锡可本人便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投身抗日救国是她的理想和使命,这一点,与汪道涵不谋而合。

在那样的年代里,汪戴二人出生入死,携手抗敌,击退敌军,汪道涵也被戴锡可身上迸发出的智慧与力量所吸引,两人情投意合之下很快就共结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两人生下二子三女,家庭兴旺。

汪道涵和戴锡可没有因私废公,而是继续散发着自己能量,为新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

戴锡可当时在苏皖边区人民政府担任要职,随后转到在轻工业部食品局。

几十年间,她每日被繁琐的公务缠身,夙兴夜寐,最终身体承担不了,于1965年因病不治而亡,年仅四十七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夜之间,汪道涵从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男人变成一个带着五个孩子的鳏夫,既要处理妻子逝去的悲伤,又要照顾五个孩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汪道涵都沉浸在戴锡可的离开的哀思中,期间,许多人也曾为他介绍对象,但都被他婉拒了。

直到孙维聪的出现,才让汪道涵选择再次步入婚姻。

孙维聪,是一位安徽出生的大学老师,本人温和娴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与孙维聪结识后,汪道涵才从逝去妻子的悲伤中走初出来,并与孙维聪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汪道涵结婚后,孙维聪也隐退家庭,为汪道涵洗手作羹汤,体贴丈夫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重新走上了轨道。

1975年,四十一岁的孙维聪生下汪道涵的幼子汪雨,彼时汪道涵已经六十岁,老来得子,汪道涵十分开心,家中再添新生命,为这个曾经破碎过的家弥补了些许遗憾。

时光荏苒,2002年,孙维聪因病丧失了行动能力,彼时九十多岁的汪道涵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也要在床边亲自照料老妻直到她去世。

孙维聪去世后,汪道涵哀伤不已,虽然膝下儿女双全儿孙满堂,但依旧感觉寂寥,人世间仿佛再没有与他同频之人。

很快,汪道涵也病倒了,逝世前,他希望自己能与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两位亲密爱人共同长眠,这便有日后人们看到的福寿园内刻着汪道涵、戴锡可、孙维聪三人名字的墓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碑文揭开身世之谜

事实上,在孙维聪死后,曾有一则新闻横空出世,报道者称孙维聪出生在1918年,而幼子汪雨于1975年出生,也就是说孙维聪生汪雨时已经五十七岁,基于当时女性的生育年龄和医学限制,汪雨很有可能并非孙维聪所生。

此则报道一出,一时间,众说纷纭,八卦媒体也开始毫无根据的胡乱报道,有关汪雨的身世之谜一度成为城中热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桃色新闻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但大部分人都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不会主动求证信息,这也导致谣言四起,越传越离谱。

而汪家人或许是因为沉溺于孙维聪离世的悲伤,亦或是因为这些谣言是在离谱到根本没必要回应。

于是,直到汪道涵去世,有关汪雨的身世之谜都没有特意澄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汪道涵因癌症去世,当人们在福寿园看到他墓碑上赫然雕刻着的两任妻子时才恍然大悟。

孙维聪是正正经经的1934年生人,而戴锡可才是1918年生。

原来,当年那位不知所云的记者将汪道海原配夫人戴锡可的生年嫁接到了续弦孙维聪的身上,这才让孙维聪生汪雨的年龄生生长了十六岁,真是张冠李戴一团乌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当年张冠李戴的事情去特意写报道澄清,也很少有人愿意专门跑到福寿园去看汪老的墓碑求证,时至今日,依旧有人用汪雨的身世作文章误导读者。

不过清者自清,嘴长在别人脸上,或许汪老一家从不为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烦神,毕竟比起真正有意义的事儿,这些八卦绯闻不过是如快餐一般没营养。

与其在意别人的嘴怎么说,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也正符合汪道海自己淡泊专注的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国有心,爱国无限

汪道涵的一生充满着奉献和传奇,青年加入革命道路后为国家奉献一生,后积极推动两岸关系。

面对外界的闲言碎语,质朴一生的汪老也不曾有过自证清白的急躁和忧心,自己立身正何惧外面纷纷扰扰,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

心向明月,清风自来,汪老一心为国为民,自会有无数民众当他的后盾,替他撑起脸面。

而应该感到为无地自容的,自然是那些胡言乱语为了博眼球吸引看客心态的造谣者,即便他们隐身屏幕后,也终究会在阴沟里翻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汪老逝世后,他的家人在福寿园进行了低调的骨灰安葬仪式,并在一颗精心挑选过的天然质朴的石上刻上老爷子的墓志铭“报国有心,爱国无限”

这八个字铿锵有力,落地有声,在今后无数个年头里,都将激励着汪家后人未来的人生,也会让踏足此地的所有中国人都受到来自这位老人的鼓舞。

他的人生他的经历,未曾随风逝去,而是转化为一段经验一剂汤药,长存于人们心中。

信息来源

华夏经纬网2010-12-14关于《汪道涵》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