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宜春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案庭是干啥的?”

“立案庭不就是法院‘看大门’的嘛。”

当被问到立案庭是干什么的,看过电视剧《底线》的小伙伴们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蹦出这段对话。曾经的我,对立案庭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我也已经成为了一名“立案人”,对于那些调侃立案庭是法院看大门的人,我只想说,立案庭可不只是“看大门”这么简单,诉讼引导、立案咨询、案件分流、诉前调解、涉诉信访……作为“立案人”,必须要修得“十八般武艺”。一起来look一下我们“立案人”都在做什么吧!

场景一

“请问有什么要咨询的吗?请把起诉材料递给我看一下!请到窗口进行诉讼费缴纳。请慢走……”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当一夜寂静无声过后,朝阳缓缓升起,沐浴着清晨的日光,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准时坐在工位上,精神抖擞地等待着群众到来。渐渐的,诉讼服务大厅响起了形形色色的声音,脚步声、谈话声、打字声、电话铃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杂事,也是生机勃勃的人间情味,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汇聚于此,构成了一幅极具人间烟火气的画面。

诉服大厅工作繁忙且复杂,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当事人,咨询问题的来找我们,想打官司的来找我们,查询案件的还是来找我们。面对络绎不绝、诉求不一的当事人,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倾诉,为当事人解释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指导当事人立案,并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是我们“立案人”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我们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道窗口,是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法院的“门面担当”。守好法院的第一道门,用我们的专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诉讼服务是“立案人”最大的责任。

场景二

“大家请坐,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面对面解决你们矛盾,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法官,我先说,我要跟他离婚,他每天都不着家,家里的事一点都不管,还有......”

“法官大人,你听我说,她老是跟我吵架、甩脸色,我实在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面对面”调解纠纷的日常,面对诉至法院的矛盾纠纷,“立案人”的任务就是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立案人”邀请调解员共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解开当事人心中的“千千结”。一桩桩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调解的过程中,“立案人”通过“望闻问切”,在观察、询问、沟通、调查之后“抽丝剥茧”,理顺各种关系,找到事实的真相,再通过辨法析理,以心换心,开出化解纠纷的“良方”。断“家长里短”,理“鸡毛蒜皮”,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立案人”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和“暖心人”。

场景三

“法官,你们今天下午有时间吗?我们社区有个物业纠纷要调一下。”

“好的,没问题,说一下情况吧。”

“小区有个饭馆改装排烟管,被楼上居民集体投诉了。我们社区调解过,但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麻烦你们从法律角度帮忙讲讲。”

这是社区网格员打来的“求助”电话。社区一“吹哨”,法院来“报到”,拖欠物业费、楼上楼下噪音、衣服滴水等邻里间的形色纠纷发生在社区这个“大家庭”,每当这个“大家庭”出现这样的插曲,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总会第一时间赶去“灭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立案庭积极与物业纠纷多发、频发的社区对接,与网格联动,利用网格员“活地图”的优势,第一时间掌握苗头性问题,把物业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起点,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司法服务。纠纷调解、业务培训、普法宣传......总能在社区看见我们活跃的身影,社区融洽和睦、物业纠纷“0”诉讼是我们最美好、最纯粹的愿望。

这就是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人”工作的缩影,也是维持审判工作正常运转的日常。熙熙攘攘的立案窗口,人来人往的诉服大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立案人”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耐心接待每一位群众,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每天穿上制服的那一刻,就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作为立案庭的“新鲜血液”,唯有不断努力前行,才能承担起“立案人”的责任,不负自己,不负青春,不负人民。

来源:宜丰法院

审核:欧阳容言

编审:杨柳青青

监制:陈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