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老一辈的人们总能提及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现代京剧。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对于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看一场京戏,就如同赴一场心灵的盛宴,是大家热切期盼、翘首以待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那个年代,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便会相约在戏院前,期待着那悠扬的京剧旋律响起。戏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头戴精致的行头,以精湛的技艺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观众们则沉浸在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或喜或悲,或忧或乐。

而在众多的京剧剧目中,《红灯记》无疑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部戏中,提着红色油灯的“李铁梅”成为了当时万人喜爱的人物。她勇敢、坚强、智慧,成为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心中的英雄。

而这位英雄的扮演者,正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长瑜的出身背景颇为不凡,她的父亲周大文与那位名震一时的张学良将军关系深厚,两人时常来往,交流甚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刘长瑜的父亲周大文因着与张学良的深厚情谊,也间接地卷入了许多历史的大事件之中。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政治局势变得愈发复杂,周大文深知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官职,带着家眷迁往北平,开始了新的生活。

周大文一生共有三房太太,而刘长瑜则是他众多女儿中的一员,家中姐妹众多,她排行第十四。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刘长瑜的童年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充满了竞争与压力。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困扰所打倒,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期能够在众多姐妹中脱颖而出。

周大文是一个酷爱戏曲的人,闲暇之余,他总会哼上几句,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刘长瑜自幼便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父亲哼唱时,她都会聚精会神地聆听,试图从中领悟戏曲的韵律与精髓。

在刘长瑜九岁那年,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功地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这一消息让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关于她姓氏的疑惑也随之而来。为何她姓刘,而父亲却姓周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在1952年,新婚姻法的颁布打破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在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长瑜的母亲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最终两人决定离婚。离婚后,刘长瑜和她的一个弟弟跟随母亲生活,而她也因此改随了母亲的姓氏,从此便姓刘。

这段经历虽然给刘长瑜的童年带来了一些波折,但她并没有因此沉沦。相反,她更加珍惜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的日子,努力学习戏曲技艺,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1951年至1959年,刘长瑜投入了整整八年的青春岁月,专注于旦角的学习与锤炼。这段时间里,她不仅勤奋刻苦,更是倾尽心血去理解和体会戏曲的精髓。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戏楼,她已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基本功练习。从身形到步伐,从唱腔到念白,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戏曲的世界里,身段和眼神是塑造角色的重要元素。刘长瑜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训练中格外注重这两方面的锻炼。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身姿,力求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旦角的标准。同时,她还通过大量的眼神练习,让自己的眼神更加传神,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八年的学习下来,刘长瑜的戏曲功底已经相当扎实。她的身段标准而优美,无论是行走还是转身,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她的眼神更是传神,能够瞬间将观众带入到戏曲的世界里。在舞台上,她的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出众,令人赞叹不已。

后来,刘长瑜有幸成为京剧大师荀慧生的亲授学生。在荀慧生的指导下,她深入学习了青衣、刀马旦以及花旦等多个行当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在饰演花旦时,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优势。她能够将花旦的娇俏、灵动以及机智等特点完美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为之倾倒。

毕业后,刘长瑜并没有止步于舞台上的表演。她积极为学校做出贡献,加入了实验剧团,成为了剧团中的一名惊喜演员。她的出色表现不仅为剧团赢得了荣誉,也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舞台经验。此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兼职授课,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64年的那个盛夏,一部名为《红灯记》的戏剧正在如火如荼地排练。然而,当时备受期待的演员刘长瑜却远在异国他乡,她正在为另一场盛大的演出倾注心血,因此错过了这次选角的机会。

在《红灯记》的排练初期,铁梅这一重要角色由另外两位经验丰富的演员饰演。他们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似乎始终未能完全把握角色的精髓,未能让铁梅这一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在此时,刘长瑜结束了国外的演出,回到了祖国。然而,她并未能立刻投身到《红灯记》的排练中,而是被安排到农村进行一场演出。尽管她有些失落,但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默默地等待机会的到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久后,剧组决定重新选角,刘长瑜得到了试戏的机会。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用自己的演技诠释着铁梅的喜怒哀乐。她的表演生动而真实,仿佛将铁梅这一角色从剧本中拉到了现实之中。

试戏结束的那一刹那,整个剧场仿佛都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所笼罩。刘长瑜不仅将角色的外在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更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眼神的转换,都仿佛在诉说着角色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

导演和剧组成员们纷纷围上前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刘长瑜的表演让他们看到了角色的灵魂,仿佛铁梅这个角色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他们认为,刘长瑜不仅外形与角色形象高度契合,更能够深入地理解并诠释角色的内心世界,将角色的情感与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导演最终决定让刘长瑜扮演铁梅这一角色。这个决定让刘长瑜感到既兴奋又激动,她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对她演艺生涯的一次重要挑战。

京剧《红灯记》在1971年被拍成了电影,并成功登上了大银幕。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京剧的魅力,更让刘长瑜的铁梅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街边的广告画报,还是年画,甚至是火柴盒上,都印着她的头像,她的形象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梅这个形象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符号,她的坚强、勇敢和乐观精神感染了无数人。而《红灯记》选段的乐曲更是成为了人们口中传唱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田间地头,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旋律。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刘长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尽管她在台上唱得风生水起,但在台下却时常惹来众多非议。然而,这些并没有击垮她的信心,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

就在刘长瑜事业如火如荼之时,她也收获了爱情。早在戏曲学校的时候,她与第一任丈夫便因共同的艺术追求而结缘。两人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彼此间的情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升温。毕业后,他们有幸被分配到了中国京剧院,成为了这所著名剧院的一员。

作为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他们肩负着繁重的演出任务。每天,他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排练和演出,几乎无暇顾及生活中的其他琐事。而剧院也一直强调青春献剧台的理念,鼓励年轻演员将全部的热情和才华都倾注在舞台上。

为了不影响剧院的排练和演出计划,刘长瑜毅然决定与剧院签下保证书,承诺在25岁之前不会结婚。她深知,作为一名京剧演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心中的艺术梦想,她愿意暂时放下个人的幸福。一直到了1976年她才与丈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刘长瑜的生活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狂风暴雨。社会的不稳定,政治的风云变幻,让她的艺术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她的第一任丈夫成为了她心中的一盏明灯,给予她无尽的鼓励和支持。

两人相依为命,没有因为外界的动荡而放弃对戏剧的热爱和追求。他们默默地耕耘在艺术的田野上,用汗水和努力浇灌着心中的梦想。他们不追求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角色,用情去演绎每一段故事。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