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对一句话的感触是非常的深,那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贵人指路,就像我的一生中就遇到了很重要的贵人,那就是我的老营长张保全,也是我的老乡。我当兵的时候他把我选到了营部当文书,后来在他的培养下,我提干了,在我提干之后他也转业回到了老家,等我晋升到营长转业的时候,他已经是我们县公安局的副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我和我的家人都想转到企业,可是在张营长跟我一次促膝长谈之后,我选择去了公安局,虽然家里一片反对之声,甚至我的老婆气的回了娘家,都没有改变我的决定,也正因为这一次的决定让我的命运彻底改变。

我叫王全友,出生于1950年,在一个农村的家庭长大。小的时候日子过的是非常的辛苦,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正因为在农村家庭长大,眼光也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对我说:“娃啊,你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啊,以后要考个大学才能够摆脱如今贫困的生活,你看我们几代人都是这么辛勤的劳动,但还是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如今到你这里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了,我们再苦再累也要供你读书,你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之后就能够成了城里人,还是干部了,不再像我们这么辛苦了。”

当然,我幼小的心灵上面对于干部到底是什么,还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不过从父母的口吻中得知,应该好好读书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在我小的时候能够接触到的农村干部无非就是生产队长和大队书记。我当时心想:“生产队长每年分粮食和评工分,好像权力蛮大的,更不要说城里的干部了。但有的时候我觉得他分配的也不公平,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将来当了干部之后,一定要做个公平正直的干部。”

在我的努力下,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本来经过10年的寒窗苦读,有很大的希望考上大学,可是命运不济,在1966年就取消了高考,我也只能认命,回到了农村继续跟随父母一起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重复着父辈的青春。我心里是非常的不甘,父亲也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给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全友啊,你学了这么多年的知识,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是不能浪费了,我觉得你应该努力看看能不能在学校当个代课教师的,教书先生自古受人尊敬,我小的时候就知道教师是“三尺讲台育桃李, 二寸粉笔写乾坤”,况且现在的代课老师还有每个月7元的工资,不用像你爸妈这样风吹日晒,而你在学校讲课,虽然学校校舍也很简陋、条件差,有句话叫“土台子、泥孩子”,但总比田间地头强,雨淋不着日晒不着”,每年还能够分到几百斤的粮食。”

我就说:“我也想去啊,关键是能不能去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爸就说:“我们大队的张副书记是你远房的亲戚,只是我们两家早就很少来往了,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毕竟你的所有一切都是人家说了算啊。“

第二天我爸就带上我,从家里抓了两只老母鸡,带了攒了好长时间的鸡蛋,然后还特意买了一瓶酒,就去了张副书记家中。虽然多年没有什么来往,但是张副书记还是非常的客气,知道了我们的来意之后就对我们说:“全友这孩子真的是可惜了,教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只是一个副书记,具体的定夺还要看书记那边的意思,而且当代课老师也是要看名额的情况的,我只能告诉你们我会尽力的。”

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是我和父亲还是满心欢喜和期待的,带着高兴的心情就回家了,只能静静的等待和每天盼望。但是一等就是一年,每次都是说还没定,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我父亲就对我说:“娃啊,看样子这个当教师是不要指望了,估计没戏了。”

我说:“算了吧,也不要再麻烦张副书记了,可能他确实也决定不了。”

我爸就说:“不行,今年还要再找他,如果解决不了代课老师的问题,我们再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去当兵吧。毕竟对于我们农村人,当兵也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途径,像你这样的能够吃苦,又是高中毕业,去了部队好好表现的话,争取能够提个干,也算是我们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

我说:“如果能够当上兵肯定是好的,我自己也想去当兵,自己心中也有一个从军梦,所以我觉得有机会就一定要争取,还是找一下张副书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去找张副书记,他还是用了以前的说法,我们也只有看运气了。结果在1968年,我当时正好18岁,当年开始征兵的时候,我就立马报名了。有一天张副书记到我家,特意跟我爸说:“今年你家全友当兵的希望很大,因为今年好像征兵的名额比往年多,去年征得少。”

后来果然,经过体检、政审、家访等一系列的环节,我也顺利的拿到了入伍通知书,算是运气比较好吧,也正是这一次的当兵让我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正因为自己当兵的机会来的不容易,又深知父辈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到了部队之后我更是比其他人都要努力,队列上面做的不到位的动作,我就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练,再脏再累的活,我都抢着干,一门心思的想要极力的表现,得到领导的认可。

我下连之后,有一次去营部出公差,当时的张营长还是副营长,他见我干活非常的卖力,别人都会抽空休息一下,而我却像个机器一样不停的干。张副营长就说:“小伙子啊,你也休息一下,大家都在休息,只有你在干,你不是吃亏了嘛,再说这样一直干下去,身体也受不了啊。”

我就说:“报告首长,我们连长说了,吃亏是福,所以我不累。”

张副营长就说:“哎呦,有意思哦,小伙子是哪里人啊?”

我一回答,没想到张副营长说你和我竟然是一个县的啊,后来我才知道张副营长家里是县城的,爱人和小孩现在也是在老家工作。又过了一年之后,张副营长晋升为营长,正好营里面文书调整了岗位,他跟教导员建议了一下,就将我调了过来担任营部文书。在文书的位置上我又干了2年半,就被提干当了排长。在我提干的第二年,张营长选择了转业回到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当时非常的不舍,含着泪送别张营长并对他说:“你就像我的大哥哥一样,没有你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张营长就对我说:“你还年轻,在部队好好的干,你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要再接再厉。”

我说:“我会的,一定不让您失望。”

张营长接着对我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你也不要太伤心,以后你会遇到新的战友,也会有更多的人离开你,包括有一天你也会离开部队,所以不要太伤心,我们可以保持联系,你回家探亲的时候也可以找我聚一聚,或者你家里有什么困难的都可以跟我说,只要我能办得到的,我一定帮忙。”

就这样,在1973年的时候,我的老营长转业回到了我们的小县城,最终他被安置在了公安局。后来我在老家找了个农村的媳妇,等我晋升副营的时候,我老婆也随军来到了部队,一直到1985年,我已经是正营的第四年了,我也选择了转业回老家的县城,那么这个时候再次面临岗位选择的问题。

作为在部队当兵这么多年,跟社会基本都脱节了,而且作为农村人,本来思想就有局限性,眼光更不可能看的长远。即使在1985年,改革开放已经好多年了,我的父母依然是觉得企业比较好,坚持让我想办法选择去企业单位。

我就说:“转业分配又不是个人决定的,要服从组织安排。”

我爸就说:“你不是很以前的老领导关系好嘛,他现在在我们县公安局已经是副局长了,你再去找他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被我爸这么一提醒,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说:“那我明天去问问看看。”

第二天找到了张营长,他就盛情的请我吃了个饭,然后主动问我:“你回来以后有什么打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