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近日网上流传多条影片,有人登上网约车后,报警举报司机非法载客,行政长官李家超奉劝的士业界不要自行“放蛇”,有任何投诉,应向执法部门举报,政府将在7月完成对规管网约车的初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牌车并非新生事物,早在70年代,电话普遍之后,已发生过一次,的士业也大肆反击,并以的士大获全胜告终。这一次网约车,则是因为另一种新生通讯科技——互联网的出现。

话说在香港,的士业向来有着强大的游说力量。一是在80年代曾经发动过一次“暴动”,有实力在背后支撑,不过,这一招在《国安法》通过后的今天,究竟能不能行得通,谁也不敢说。二是把它和私有产权拉上关系,有民建联高层跟我讲过这论述。我心想,的士牌已发出了几十年,难道政府要永远被它绑住手脚?

现在政府并非要收回的士牌,只是要规管网约车,把它在某程度上合法化而已。这好比政府卖地让发展商起楼,几十年后,在前面填海,再拍卖土地,这固然是阻挡了海景,损害了原有业主权益,但并没有违反私有产权大原则,全世界政府都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的士车主把牌价利益拉扯到的士司机收入,以影响民生为号召。实则稍微对此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的士司机收入已是最低工资,不管的士牌价是升是跌,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所以这是一个骗人的伪命题。

事实上,近年的士牌价已跌四成,也加过价,但司机收入几乎无影响。另一个事实是,由于的士司机服务态度不佳,形象已跌至谷底,市民也普遍支持网约车。

我们也必须承认,两者的竞争不同起点,我绝对支持,网约车必须购买的士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的士游说力量,政府搞了几年,现在才迫得非立法不可。然而,政府可以阻止Uber,却阻不了“高德”和“滴滴”这两家内地巨企即将杀入香港。的士车主迫得政府拖延到7月才立法,立法结果只怕更不利的士车主,更加阻止不了牌价的下跌。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