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又叫“痨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有106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约为74.8万。结核病不仅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也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

依据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是否耐药,可分为敏感肺结核和耐药肺结核。我们平常听到较多的便是敏感肺结核,大多数通过一线抗痨药就可以实现治愈,但耐药结核不同于敏感结核,耐药结核的治疗以二线抗结核药为主,常规需要4-5种药组成有效治疗方案,疗程为18-20月,甚至更长,治疗难度大、药物副作用大,而且耐药结核病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会造成威胁,容易造成耐药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

近日,感染耐药结核菌的38岁患者陈先生(化名)给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医生的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陈先生2016年被诊断患有“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没有规律服药,且在抗结核治疗半年后自行停药,结核复发之后,今年病情愈发严重,在当地医院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陈先生被列入了“疑难危重病例”队伍。主治医生介绍,陈先生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增多,出现空洞,并且检查发现感染耐多药结核菌。这意味着,常规一线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因为多种药物耐药,能选择的治疗药物不多,当地医院和患者一筹莫展,建议陈先生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找北京专家诊治。

之所以能在南宁就可以找北京的专家诊治,是因为在2023年底,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广西区域性传染病重症救治联盟,为联盟成员搭建了影像、心电、专科诊疗等远程服务的重要医疗资源共享平台。2024年1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肺病诊疗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宁)(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了肺结节与肿瘤诊疗专家工作站、结核病诊疗专家工作站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北京专家门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专家团队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坐诊

今年2月底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陈先生就成了全国结核病领域知名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主任初乃惠的病人,专家团队为陈先生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初乃惠医生介绍:“我们有一个科研项目就是针对结核病耐药治疗的,当时给病人制定了一个6个月的短程治疗方案,目前已经治疗了大概四个月的时间,目前效果很理想,他的病灶基本都吸收好转了,痰检阴性。我们也非常高兴能看到科研的项目为当地的结核病控制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谢周华介绍,协同创新中心打破了时空壁垒,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医疗资源的便利就医条件,患者看病更加安心,来自崇左市、北海市、防城港等地的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诊。

“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需要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谢周华副院长介绍,中心正式成立后,医院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线上线下结合,为有需要的患者打通“北京名医”的就诊绿色通道。

据统计,2024年1-5月份,结核病诊疗专家团队工作站开展线上交流、会诊共计21次;北京结核病科专家到院指导16次,包括门诊坐诊、科研指导、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授课等,助力缓解了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记者:刘庆

通讯员:骆秋妤、许超艳、曾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