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这段时间有没有留意一个现象:

自从疫情之后,以前的罕见病和少见的癌症明显增多 ,以前的罕见病变得不再罕见,以前的少见肿瘤变得逐渐增多,以前的常见肿瘤变得更加常见。

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胃癌、结肠癌、肺癌...屡见不鲜,为什么?

除了肿瘤性疾病之外,各种免疫系统疾病更是层出不穷。

给我们的整体体会是:人的整体免疫系统被彻底的打乱了,免疫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已经经不起太多的冲击,或许从基因层面对我们造成了创伤,打破了我的基因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曾经有一个所谓的专家说过:新冠病毒就是一个流行性感冒,也不知道这个专家有什么依据,这句话已经沦为笑柄。

我们太多的人被这股“流行性感冒”改变了命运,甚至付出了生命。

真希望这种专家离我们远一点,越远越好。

据一个加拿大的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个邻居因为后疫情时代的后遗症,全家陷入了困境。

自今年二月以来,他的邻居向女士和她的家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她的12岁女儿因患上百日咳、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而缺课超过五周。与此同时,身为软件开发员的向女士也未能逃脱病毒的侵袭,同样感染了这三种病毒。

更为不幸的是,她年迈的父母在照顾10个月大的孙子时,于3月初被检测出COVID-19阳性,紧接着她的父亲又患上了带状疱疹。

而她的儿子也不幸感染副流感和肺炎,需要接受五天的输液治疗。

据英文媒体Financial Post报道,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后疫情时代,每个人、每个地方的生病频率都比以前高得多。

这一现象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疫情期间免疫力下降、病毒变异以及防疫措施的放松等。随着人们逐渐回归正常生活,社交活动的增加也可能加速病毒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疫情后多国出现传染病患病率激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彭博新闻社和伦敦疾病预测公司Airfinity Ltd.的分析,全球范围内至少有13种传染病在许多地区的发病率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这些疾病包括普通感冒、麻疹、肺结核等。

研究数据来源于60多个组织和公共卫生机构,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有4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至少一次传染病的复发,其严重程度至少是疫情前的10倍。

该分析报告涵盖了多种传染病,包括水痘、霍乱、登革热、麻疹、肺炎支原体、细小病毒B19、侵袭性A组链球菌、百日咳、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结核病等。

这些数据为我们揭示了后疫情时代全球公共卫生的新挑战。

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国的疫苗接种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接种疫苗,这也为疫情的防控工作埋下了隐患。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出现了传染病患病率激增的现象,而且这些传染病的种类也比较多,包括百日咳、麻疹、肺结核等,这也给公共卫生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在这种情况下,华人家庭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一些华人家庭在疫情后出现了多种传染病的患病现象,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给社会的公共卫生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疫苗接种率下降导致多种疾病的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情况,专家表示,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与疫苗接种率的下降是密不可分的,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只有确保足够的人群接种疫苗,才能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传播,而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接种疫苗,这也为传染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可预防的传染病的患病率开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比如百日咳、麻疹等,而且这种上升的趋势还比较明显,给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率普遍下降了20%左右,而在一些地区,这一数字甚至更高,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还比较明显,这也为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一些可预防的传染病开始出现了复发的现象,给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而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也应该高度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疫苗接种工作中来,只有提高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地遏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健康。

三、新冠病毒可能与罕见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些科学家发现,在疫情后,癌症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这引发了关于新冠病毒与癌症之间关系的探讨。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血液和癌症护理协会的首席执行官Kashyap Patel表示:

他遇到了一位40多岁的胆管癌患者,这种罕见且致命的癌症通常发生在70多岁和80多岁的患者身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多名患者几乎同时患上多种癌症,还有十几例其他罕见癌症的新病例。

为了研究长新冠与罕见癌症之间的潜在联系,Patel收集了约300名患者的数据。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他们已记录了超过15名患有多种癌症的患者、超过35名患有罕见癌症的患者,以及超过15对患有新癌症的夫妇。

Patel推测,新冠病毒的影响可能在多次感染的人身上累积,疫情相关的压力可能会加剧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例如,一位78岁的老人在短短一年内被诊断出患有喉癌、肝癌和肺癌三种癌症。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Bob和Bonnie Krall这对夫妇在14个月内也相继患上了三种癌症,尽管他们都没有家族病史或遗传倾向。

令人惊讶的是,Bob患上的血癌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每10万人中仅有4至5例。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四个邻居和朋友也患有这种病。

Patel表示,Krall夫妇和78岁老人的血液中冠状病毒抗体“超标”,尽管他目前尚不确定这是否与癌症有关。

这对夫妇感慨地说:“如果我们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也许我们会更好?但也有可能会更糟。”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在面对未知疾病时的无奈与困惑。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则新闻:

阿根廷正在应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已经消失很久的A型链球菌 (也称为链球菌性咽喉炎) 病例在日本正常指数激增,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性命,或许下一轮风暴正在路上。 还有,美国20多个州、英国和欧洲部分地区麻疹病毒正在卷土重来,大有要爆发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结核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异常的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报告:2022 年,全球有750万人被新诊断出患有结核病——这是自199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在全球监测结核病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综上所述,疫情后的世界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

从罕见病的增多到常见肿瘤的频发,再到免疫系统疾病的出现,我们的免疫系统似乎在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传染病的卷土重来,尤其是那些本已被有效控制的疾病,也在提醒我们:人类与病原体的斗争远未结束。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禁要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病毒究竟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怎样的长远影响?它是否真的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唯一或主要原因?在追求经济复苏和社会恢复常态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后疫情时代,我们脆弱的人体防御体系,下一步我们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未来。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和整个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