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6月17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通讯员 傅永静)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受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委派,从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支教,吴韩杰跨越了2600多公里,从海滨走向大山,这是一段承载着责任和使命的跨越。他一路向西,传递教育的接力棒;他深入山区,助力学子成长;为教育援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向远山行难路

明知山路崎岖,却偏向远山行,“下了飞机,坐车到木里县城还要5个多小时的山路,可能一天都在路上,但是心底却充满了期盼。”吴韩杰经历漫长的颠簸,最终踏上了木里藏区这片土地。在这里,他不仅要适应新的环境,还要投入到教育帮扶工作中。面对艰难与挑战,他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选择在这片土地上书写自己的青春。向远山行难路,他以坚韧不拔的姿态,铸就了一段无悔的奋斗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园支教(傅永静供图)

迎朝霞踏星光

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纯粹又充满好奇,但他们同时也会有自由散漫的一面,为了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吴韩杰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操场上,带着孩子们一起晨跑。晚餐后,他带领着孩子们开启阅读时光,熏陶传统文化;纵横新闻前沿,博览山外世界。“看到孩子们慢慢地开始转变,我真的很开心。”吴韩杰脸上露出笑意。教室里,是知识的传递和心灵的碰撞;教室外,是亦师亦友的关爱和温暖同行。

“我很喜欢吴老师的物理课,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教学理念上,吴韩杰始终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设计上,问题链驱动,情境化体验,增加思维性与参与度;在激励机制上,通过实施表扬条积分制,以赞美和奖励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作业超市机制,探索出“基础+拓展+综合”的丰富作业题型,供学生弹性选择作业,并结合多元化的作业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堂合影(傅永静供图)

依托数字教育,利用云端技术,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和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发起线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共同助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他心系困难学子,在山海之间筑起爱的桥梁,联合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开展《携手木里,爱心助学》的主题义卖活动,将筹集到的善款捐助木里民族中学的困难学生,并且为学校提供50套学生用实验器材,让山海相连,共圆心愿。

聚涓流汇江河

涓涓细流终将抵达辽阔的江河。吴韩杰用一次次实践,让他的支教之路赴开阔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堂教学(傅永静供图)

在支教过程中,吴韩杰参与四川省民族地区第四届“三州两市”联合教研活动,开设《电路》展示课,探索高效课堂。开设《从作业设计走向试题命制》的主题讲座,《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遇见》的教学经验分享,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还参与进行了《“两山理论”视域下初中科学校本作业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探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色作业模式。

在九年级上期全州统考的期末适应性考试中,两个教学班分别在全县进步12名和13名(全县初三共36个班级),也助力民族中学九年级物理整体名次由全州73名进步到43名,并荣获教学质量进步奖。手握梦想,全力以赴,静候中考佳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堂教学(傅永静供图)

“一路向西,是每一座山峦的呼唤,是每一片原野的召唤,我想化作那一缕清风,拂过山岗,吹开繁花朵朵。我亦甘为天边的云梯,托起每一个小小的期许,让山野的梦想茁壮成长。”吴韩杰的目光一如既往的坚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