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丑行不“醜”

我国简化汉字之“丑”字,包含着原来汉字的天干地支之“丑”与“醜陋”、“醜恶”之“醜”,两个字原本含义不同,天干地支之“丑”是牛的代号,牛的相貌,虽然谈不上美貌,也算不得丑陋;其本性倒可算是憨厚可爱。“丑行”或者“丑角”,其相貌或许丑陋些,但表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尖刁促狭的类型,所以,我以为“丑行”并非是“醜行”。

丑行不容易,它所表现的人物类型的涵盖面最广。

既然称之为“丑行”,其容貌显然不会是美丽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白鼻梁(“豆腐块”),由此区别于俊扮行当(生、旦)。诚然,容貌丑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类型的人物,因为从面相观念推论,面相同其个性是有关联的,但是也不绝对。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现实社会中也有相貌平平而业绩非凡者。所以也有厚道本份的丑角,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乌盆记》中的张别古;或者心地善良的好人如《豆汁记》中的金松;《釣金龟》中的张义;《扫松下书》的李旺等。甚至还有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如《盗甲》中的时迁、《九龙杯》中的杨香武、《打瓜园》中的陶洪等。

多数的丑角是表现容貌与品行都不好的人物形象,但是也不尽然。同样是丑,我们可分为形象之丑与品行之丑。形象之丑,称为丑陋;品行之丑,称为丑恶。丑陋类型人物之中也有的属于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属于基本上是好人,但是有某些缺点或缺陷的人物。如《卖马》中的王老好;《连陞店》中的店家;《甘露寺》中的乔福等。也有纯粹是幽默调笑的角色,如《廻龙阁》中的马达、江海;《探母回令》的两国舅;《小上坟》中的刘禄景等。丑恶类型的人物,那是从外貌到内心都是不好的,都是反面人物。其中有阴险凶残的小人,如,《乌盆记》中的赵大;还有《审头刺汤》中卖主求荣的汤勤;《打严嵩》中狐假虎威的严侠;以及《活捉》中的风流淫棍张文远;《野猪林》中狗仗人势的恶少高衙内等等。

女性类型的丑角,俗称“彩旦”或“丑婆子”。闺门少女如《风还巢》中的程雪雁;中年悍妇如《能仁寺》中的赛西施;老年恶婆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与《春秋配》中的贾氏;长舌妇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武婆如《铁弓缘》的陈母等等。

还有残疾畸形形象如:走矮子步的武大郎或矮脚虎王英以及《打瓜园》中的陶洪等。

按社会阶层来分,丑行可以从最高的帝王到社会最低层的贩夫走卒、旗、锣、伞、报甚至乞丐等零碎角色。帝王:如《赵氏孤儿》中的晋灵公;侯爷:有《淮河营》中的栾布,大将:有《选元戎》中的程咬金,狗头军师哈迷蚩,官吏:如《四进士》中的刘题,解差:如《野猪林》中的董超、薛霸;《击鼓骂曹》中的二旗牌;儒士:有《群英会》中的蒋幹,富商:有《玉堂春》中的沈燕林;丐头:如《鸿鸾禧》中的金松;江湖术士:如《青石山》中的王半仙;其他如太监、师爷、酒保、家丁、脚夫、骄夫、店家、船夫、车夫、龟头等等零碎,丑行几乎无所不包(其中除了武丑需要比较强的武功底子外),所有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属于丑行演员表现的范围,所以丑行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需要积累全方位的社会生活理念才能从容胜任。

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民族精神的主髓,是一贯追求的目标,不像西方有专门片面追求丑恶现象的艺术。但是,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丑也不存在美,所以美的表现也必须以丑(醜)进行衬托,所以,丑行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丑行的表演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从古老的《踏摇娘》中就已经具备丑行的表演,参军戏基本上就是丑角戏,元曲与明清传奇中丑行占有相当比重。昆曲基本上是由“三小”(生、旦、丑)角色组成。昆丑、川丑、以及高甲丑等各剧种的丑角表演艺术,是我国戏曲传统中的宝贵财富。

我国戏曲的丑行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虽然它在戏曲表演中作为表现丑方面的部分,而处处都顾及整个戏剧的整体美,戏剧表演中不可没有丑态的表演部分。形象的丑陋(包括动作的丑态)与心灵的丑恶(包括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例如:斩首、自刎、上吊、僵尸、裸露、醉酒、疯癫等等,能避免正面表现的,尽可能作幕后处理。如果情节需要必须正面表现,也尽可能进行美化处理,保证舞台上的整体美。在这方面戏曲的丑行表演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首先是面部的处理,丑行的主要标志是白鼻梁——在颜面的中部,即鼻、眼的部位,平涂一块白色,这很巧妙:因为使用的纯白色将面部最突出的部位扯平。正面看,这部分的凹凸不明显,因此产生了蹋鼻梁的视觉效果,因为这块白色又往往包围了眼睛的全部或大部,此时的只看到黑白两色好像是白纸上面画的平面眼睛,眼神不明显,使人感觉有一种目光短浅的效果。现实中的人,有时脸上会出现某些白色斑点,那是一种病态的虫斑。我认为丑角的白“豆腐块”就是起源于这种虫斑的夸张,也反映出这种人生活不检点,是一种猥琐性格的表露。但是就这个“豆腐块”也不是千遍一律的,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品行、身份,赋以各种不同的形状。上岁数的老人,脸上皱纹多,“豆腐块”面积比较大些,形同螃蟹,这种人性格大大咧咧的,相对开朗一些。贪官见钱眼开,这“豆腐块”的形状,如同倒置的元宝。两眼全部被白色包围,有鼠目寸光的效果。通常“豆腐块”越小,越显得精明。如时迁、杨香武、朱光祖等的“豆腐块”小而尖,这是丑行形象塑造的美学原理。

诙谐幽默是丑角的表演特色,多以念白为主。要求口齿清晰明亮而风趣。在剧中往往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特别是十分严肃的悲剧,场面比较沉闷压抑。其中如果穿插了丑角的戏,就可以缓解沉闷的空气,活跃戏剧氛围。正因为丑角表演避不开一个“丑”(醜)字,就必须炼就化腐朽为神奇的硬功夫,在我国民族戏曲的传统中,为维持舞台整体美的形象,任何行当的表演都切忌一个“脏”字,丑行尤其如此。老艺术家萧长华、刘斌昆、艾世菊的台上表演,十分生动、风趣,但又非常严肃。他们决不以肮脏的语言或不堪入目的动作,来取悦于观众,骗取廉价的笑声或掌声。这同如今某些走红的“小品”演员不一样,戏曲中的丑行,绝不可仿效那些哗众取宠的低级趣味来污染戏曲舞台,应该保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纯洁性。

(原载《中国京剧》2012年第7期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