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作者张嘉

《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是作家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策划打造的一套大型的翻译出版世界文学经典的出版项目。该项目计划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推出近百种用当今中国学界眼光遴选出的一套权威、有情怀、高品质的文学经典。该丛书的翻译队伍将以活跃在当今文学翻译界的优秀中青年翻译家为主,严选作品版本,所有作品均由原语种翻译而成,力求限度真实还原作品原貌,也用适合当今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成为一套阅读主张鲜明、品质过硬、适合广大中国读者的品牌丛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房间》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著;石琴娥 斯文 译

作家出版社

难怪斯特林堡被称为是“瑞典的鲁迅”,他的《红房间》里有一种呛人的辛辣,对于人性,对于当时瑞典的社会结构,对于入侵各个行业的资本的丑恶,都在作品中惟妙惟肖地映照出来,那些在讥讽的文字里瞥见自己影子的人,气急败坏地围攻他,而斯特林堡却未曾退缩,他用自己的笔,沾满了劳动者苦涩的血泪,向着苦闷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掷出锋利的投抢。

《红房间》以当时斯德哥尔摩文人集聚的伯恩斯饭店的红色包间为中心地点,描写了主人公阿尔维德·法尔克与一群年轻的诗人、演员、画家等文艺青年的经历和生活。房间的红色让人感受到一种青春的炽热,然而,随着他们走入到社会中,去亲历种种病态和尔虞我诈时,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有了不同的道路,生命的色彩终究是在冷酷而严峻的现实压力下,变成了生命的灰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徒劳无力的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房间》的叙事是松散的,它不是一个架构完整的故事,缺少悬念和起承转合,也没有去营造高潮,很像是一个人在瑞典的大街上游逛着,然后记下了目光所及之处的人间百态,这样的笔法在作品获得成功后,自然可以归为作家艺高人胆大的个性使然,然而,如果是按照小说的规律来期待这部作品,那么会觉得过于单一平铺,而缺少了空中起楼阁的精巧多维与自如收放。

然而,《红房间》尽管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寻常,它能够被奉为经典,依靠的是斯特林堡美妙的文笔和精准的讽刺,他的笔意有一种魔力,能够让人沉浸在小细节中,一词一句就足够动人。比如开篇的那段景物描写,斯特林堡从斯德哥尔摩的摩萨贝克坡地写起,描述了那里的泥土、花朵、麻雀,又顺着夕阳的余晖,讲述阳光如何扫过海湾,越过教堂的十字架,蹦跳到航船的三角旗上,待云蒸霞蔚的漫天晚霞渐渐散去后,斯特林堡用习习海风来作为叙述的承载,讲述那风如何挟裹着煤炭、焦油和鱼类油脂的气味,风在他的笔下,有了生命——“它受到了惊吓,慌忙转过身插向南岸”,冒冒失失地闯进了海边的开阔地带,吹向了一位年轻厨娘,扰动了她试图吸入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并扑向了玻璃之间的棉絮条、欧石楠的枝叶,最终,厨娘所在的建筑物的门打开了,眉宇间带着忧愁,眼神里露出郁闷烦恼的主人公法尔克出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景物的描写长达两页,但是,却丝毫不让人感觉到冗长沉闷,反而因为生动的画面感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就如同是一个电影的长镜头,从一朵花跃入到大海、天空,又从空中俯瞰急速运转,追随风的气息,降落在男主角的身上,读者此时已经览尽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甚至能够闻到它混杂的各种气息,读者愿意顺着这样的词句走下去,任它带你去向远方,顺着那些有生命的文字去看看作家眼中的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在经历着什么。

对于人物,斯特林堡的笔尖也是毫不留情,如同是点穴一样,可以点中人物的那些或者虚荣、或者势利的小心思。法尔克在无意间听到奥勒和伊格堡在空谈哲学时,觉得十分好笑,而为了表达法尔克内心的嘲笑,斯特林堡是这样写的:

他举目环顾四周,看看那只公鸡有没有听得走火入魔从拎杆上一头栽下来,天理的西芹菜有没有听得入迷忘记了发芽成长。他抬头仰望,惊愕地发现老天仍旧在它的原来位置上一点没有塌倒下来,虽然它刚刚被召唤来上了一堂课,亲耳听见了人类智力的杰作,目睹了人类精神力量的特技大表演。

当然,斯特林堡对于法尔克这帮艺术家朋友的调侃只能算是“小试牛刀”,他真正的枪口对准的是瑞典社会的种种荒谬,对于政府议会、银行证券、慈善机构、新闻报业、剧院酒吧等各个社会层面,他都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描绘,揭露了其中的种种骗局,让官员的愚蠢麻木、商人的贪婪丑恶、投机者的卑鄙无耻,这些道貌岸然的人,见到弱小的便去欺压,见到正直的便想扑灭,见到道德便嗤之以鼻,这样的社会风气在摧残折磨着所有的良善者,似乎要将美好的事物扫荡出局,才符合活着的信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从斯特林堡的笔下,看到了太多自私、吸血的嘴脸,而相比之下,那些对于生活还报有梦想的年轻艺术家却只能靠典当衣服换来吃食,烧掉房间里的地板来取暖,这种窘境和寒意传递给读者,读者会发现,在斯特林堡那看似冷冰冰的无情文字中,包含着对于那些善良的理想主义者的怜悯和同情,斯特林堡看透了世事,看穿了瑞典社会的顽疾,为此,他又愤怒,又悲伤。

《红房间》描写了十九世纪瑞典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幻灭,因此深受瑞典中下层人士的推崇,这样的一本书在替良知仅存的人们在呐喊,难怪鲁迅先生对于斯特林堡有着惺惺相惜的推崇和欣赏。而从文学史的地位来说,《红房间》也是瑞典文学的一次突破,相比于瑞典之前以短篇为主的小说创作,斯特林堡的这部《红房间》如同是横空出世,如此地贴近现实,如此地文思泉涌,让读者品味到了那苦涩中的真切力量。

文/张嘉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房间》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著;石琴娥 斯文 译

作家出版社

作者:张嘉

排版:邓 宁

编辑:徐艳玲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踏着月光的行板》:爱是在平淡岁月里默默付出

中国商业犯罪间谍小说第一人|以AI为主角 永城新作《莫莉和森克》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