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为中国文学和法国文学建立起了坚固的桥梁。

就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却在1966年和妻子朱梅馥在家中自尽身亡,消息一传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惊。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感叹,朱梅馥对他的感情竟然至深到相约赴死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实际上,傅雷与朱梅馥的感情一开始充满了坎坷。

不平等的婚姻,却换来一生一世

傅雷1908年出生于上海,因生下来哭声像打雷的一样大,因此取名“雷”。

朱梅馥原名叫朱梅福,和傅雷是远亲,他们是青梅竹马,一起玩闹长大。在傅雷19岁那年,由他的母亲做主,将14岁的朱梅福与他定了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

由于傅雷父亲早亡,兄弟姐妹们只有他活了下来,母亲对他十分严格,因此面对包办婚姻,傅雷也只好接受。

1928年,傅雷到法国留学,开始接受西方教育,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和翻译打下了基础。然而就在傅雷求学期间,他爱上了一名叫玛德琳的法国女子。

从小见惯了中国女子的含蓄,傅雷很快就对自由奔放,且对艺术充满着热情玛德琳动了心。一时脑热,傅雷竟然产生了退婚的想法,他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说婚姻大事应该由自己做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在写好退婚书后,傅雷想到母亲可能阴沉的脸又犹豫了,他只好托当时在法国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帮自己寄出。

刘海粟比傅雷大十多岁,看人看事毕竟比傅雷通透。他很清楚,傅雷与玛德琳之间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因为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况且玛德琳对傅雷根本没有恋爱的意思。

于是,刘海粟不作声响地将信扣了下来,并试图劝傅雷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

傅雷一开始并不同意刘海粟的观点,直到看到玛德琳除了他之外还与其他男生交往密切,他这才死心。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国内的朱梅福终于还是知道了未婚夫在法国的事情。但她已经认定傅雷,因此选择了隐忍。

1931年,傅雷离开了让他伤心的法国,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第二年,他与朱梅福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结婚

婚后,傅雷觉得“朱梅福”三个字太过俗气,便主动给妻子选了一个比较温雅的名字“朱梅馥”。从此,朱梅馥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朱梅馥是一个生长在封建制度下的女子,却并非大字不识。她初中就读于上海都会学校稗文女校,高中进入另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在音乐、书画方面都有极高的天赋,更是弹得一手好钢琴,“才女”二字当之无愧。

不过,在艺术上的天赋并不是朱梅馥所有的魅力,她对傅雷的包容、敢于为爱牺牲的勇气,才是她最引以为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梅馥

与傅雷结婚后,朱梅馥几乎将整个心都扑在了家庭中,她不仅仅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更是能干的主妇。既承担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还是傅雷的贴身秘书,为他做卡片,抄稿子。

相对比脾气暴躁的傅雷,朱梅馥更像是“活菩萨”,这是好友周朝祯对她的评价,因为朱梅馥实在太能“忍”了。

有时,傅雷会与几个朋友打牌,输了却怪身边的朱梅馥不替他当参谋,脾气上来更是大叫一通,吓得孩子们都不敢出声。即便这样,朱梅馥也不生气,她知道,等到气消了,傅雷自然而然会向她赔礼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梅馥

夫妻双双自尽,留给世界的只有干净

除了脾气好,朱梅馥对丈夫的包容更是到达了不能让人理解的地步。

1939年,傅雷认识了一位叫成家榴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声音和容颜让傅雷如痴如醉。对于丈夫的变化,朱梅馥怎能不会察觉,但她依旧像当年玛德琳那件事一样,选择闭口不言,一个人默默咽下了委屈。

有一段时间,傅雷整日埋在书房给成家榴写信,朱梅馥看在眼里却什么都不问,当孩子好奇地问起时,就制止说要好好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

后来,成家榴离开了上海去了云南,傅雷整个人好像被抽空了一般,眼神空洞,思想僵硬,似乎只剩下了一具躯壳。

看到丈夫这副模样,朱梅馥心里五味杂陈,之后,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惊讶的决定:她要让成家榴回来。

朱梅馥亲自打电话给成家榴,用极其诚恳的语气对成家榴说:“你快来吧,只有你在,他才能写下去。”最终,成家榴还是来了,坐在傅雷身边,他果真安心地写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与成家和三姐弟

就这样,朱梅馥以强大的力量包容着傅雷,将另一个女人推到丈夫身边,这或许是人世间独一例。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朱梅馥的这个举动十分难以理解,但对于她来说,这才是她所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朱梅馥也并非不痛心,多年后,她才在信中对儿子诉说道:“当时我的内心斗争是剧烈的,为了恩怨,我也可以一走了之。但我不能那样做,你当时只有5岁,弟弟2岁,我走了你们就要吃苦,我不能那样残忍。”

确实,朱梅馥是一个意志强大的人,面对丈夫对其他人的感情,她何尝不痛心。但她的生命中不仅仅有丈夫,还有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宁愿自己将泪水都咽在肚子里,也不能因为自己而牺牲了孩子们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梅馥与傅聪和傅敏

好在朱梅馥坚强地挺了下去,浪子傅雷终于肯回头了。晚年成家榴对傅雷的小儿子说:“你爸爸是很爱我的,但你妈妈人太好,到最后我不得不离开。”

傅雷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懂他的妻子,同时他也应该满足,因为朱梅馥对他的爱已经超出了想象,甚至可以与他相约赴死。

1966年,傅雷在绝望中想到了死亡,朱梅馥再次读懂了丈夫的痛苦,她决定陪着丈夫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

9月3日这天,保姆周菊娣发现时间早已过了7点,傅雷夫妇还没有起床,心里不免有些担心。但她想到这几天傅雷夫妇遇到的糟心事,就以为他们是累了想多休息一会儿,便没有打扰。

可到了上午9点,傅雷夫妇卧室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周菊娣忽然意识到不对劲,连忙推开卧房,却发现里面傅雷夫妇已经停止了呼吸。

警察立刻赶来,对现场进行了检查和清理,最终判断傅雷夫妇是自尽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

关于傅雷夫妇的死亡真相,社会上流传着许多传言,有人说他们是服毒自尽,有人说是上吊,还有人说是煤气中毒。但在1985年,有学者在上海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有关傅雷夫妇死亡真相的卷案,上面很明确地记录着,傅雷夫妇属于上吊自杀。

至于煤气中毒是谣传,而服毒自尽是保姆周菊娣受到惊吓记忆混乱随口说的,由于她是唯一目击者,她的话自然就成了最可信的。

不过,周菊娣还是为人们留下了傅雷夫妇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诀别。据周菊娣回忆,在傅雷夫妇自尽前一晚,朱梅馥对她说:“菊娣,衣物箱都被查封了,我没有替换的衣服,麻烦你帮我借身干净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夫妇

换一身干净衣服,是傅雷夫妇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请求,即便生活狼狈,他们也要体面地离开。

没人知道在面对死亡时,傅雷夫妇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但他们的死,却干净得让世界都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