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私下见面,多疑的嘉靖警钟大作,他原本掌控的局面被打破。于是他立刻将吕芳打发到吉壤去,让首辅严嵩在家养病,让徐阶到值房当值,内阁实权交给他。

严党、清流、司礼监这三股势力可以根据朝局不同,两两结盟,在态势上形成2:1的局面,但是绝不能让这三股势力联盟,哪怕一分钟都不可以。

三方的主力被嘉靖人为的分开,将局面重新掌控在手中。

吕芳走了,陈洪暂时当上掌印,徐阶暂时代理首辅。

对于二把手陈洪,他的野心很大,在他眼中吕芳走了,严嵩休息了,要换新人了。内朝他上位,外朝徐阶即将上位,他立刻跑去和徐阶结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万没有想到,徐阶根本不接茬,反而当面和陈公公翻脸,导致陈公公在之后不得不倒向严党,

那徐阁老为什么这么做,难道清流不需要盟友?

陈洪的理解偏差

吕芳和严嵩之间不存在结盟,吕芳只是一个嘉靖的传声筒,道长不会亲自去和严嵩沟通问题的

细节,都是吕公公去,他只是奉旨行事。

符合嘉靖的性格,吕芳是他的隔离带, 内廷的白手套。

严嵩是道长的外廷的白手套,时刻要给道长背锅的。他要为道长搞钱、为他排除异己,是道长当时不可或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的代言人吕芳,难道要和道长白手套的严嵩,以及扳倒严嵩的清流之间求平衡?

道长会用这种代言人?

平衡是一门艺术,陈洪的脑子还理解不了,他对嘉靖的布局并没有看懂。

他只是一个想进步,要权力、有野心的人。

在他的心中,旧人下去,新人才有机会顶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带着谄媚的心态,去值房见徐阶,想要和他结盟。

徐阶的清醒

徐阶很清楚,在接到皇帝的旨意后,都没有仔细整理行李,从后门匆匆进宫。

他心里很清楚,这是道长给他的一场考验.

将他单独执掌大权,就是看他的野心、欲望。来判断三大巨头中,清流的诉求。

徐阶很清楚嘉靖的目的,于是更加谨慎,做到无欲无求,办朝政,就事论事,大事化小。

让嘉靖看到,清流是全心全意为道长服务,与严嵩的党争,在皇帝的事情面前,都是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徐阶是清流,他不能像严嵩一样全然跪伏在皇权之下,成为嘉靖的爪牙。

身为心学名臣,徐阶最忌讳的就是人家认为,他是为了谋取首辅之位而倒严嵩。

他也不想成为严嵩第二,因此他在倒严这件事上踟蹰不定,引而不发的深层原因。

拒绝陈洪原因

陈洪来了之后,首先是言语上的拉拢,徐阶心中冷笑,脸上却装出惶恐的样子。他已经感到了危险,他心中有很多猜想,会不会是道长的又一次考验?

陈洪继续说:”下午是他挡着严世蕃不让进来,却让张居正进来”。

于是徐说:“徐某现在仍是次辅,只不过因严阁老养病,暂署内阁事务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阶这话的背后的意思,你陈洪要搞什么新规矩,你得去找内阁首辅商量,和我一副职说这些没用。

陈洪却不懂徐阁老,以为没有说到位,居然说出心里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听完此话,徐阶明白了,陈洪绝对不是嘉靖派来试探自己的,而是一个低水平的蠢货。

于是立刻要与他切割,这番话是迟早会传到嘉靖耳朵里。

日常徐阶就看不起陈洪,既然要跟你划清界限,反正要得罪你,不如公报私仇我顺便也把你骂一顿出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阁老开始他的表演,开始背诵《祭十二郎文》,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陈洪你说的混账话,我一句都听不进去。

这个态度陈洪是看出来了,于是直接气冲冲地走了。

总结

此时的形势是,嘉靖的态度模棱两可,看似要倒严却没有任何实质动作,看似不倒严却又对严党惩罚意味浓厚。

谨慎的徐阶必然如履薄冰,这是他不接受陈洪的根本原因。

徐阁老背后清流那么多人盯着,真跟陈洪搭上线,那些清流第一个就瞧不上徐阁老;不要说徐阶接受陈洪的结盟,就算是友善的婉拒保留未来结盟的可能,怕是清流都要换一个领袖。

半个月后,吕芳回来,陈洪只能继续做二祖宗,他私下和严党接触,在倒严前甚至会错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