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七):魏文帝2

(6)为政举措 ①政治 a.改革官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集中皇权

曹丕称帝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还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同时,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c.整肃官风

曹丕建立魏国之后全力整肃朝纲,于黄初二年(221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222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②经济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预作《终制》。

③文化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 人之法。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

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曹丕的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④军事 a.消除割据

曹丕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据势力,他们虽归顺曹操,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曹操刚死,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骚动,曹丕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因此后世推测,曹丕亲征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平定青、徐割据势力,充分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素质。

史学家田余庆评价曹丕消除青徐割据势力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b.大破蜀汉

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

c.三征东吴

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⑤民族

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表现出彩,多次击败鲜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轶事典故 ①喜爱葡萄

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此于《与吴监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曹丕在其诏书中也曾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由此可见,曹丕的确对葡萄钟爱有佳。

②巾角弹棋

曹丕擅长弹棋, 弹棋是当时的一种棋戏,两人对局,有黑白子各六枚,相互弹击。曹丕用手巾角拂棋,没有弹不中的。有人自荐说也擅长弹棋,曹丕让他一试。他头戴葛巾,低头甩巾角拂棋,技艺比曹丕更为高超。

③武艺非凡

曹丕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同饮宴。曹丕一向听说邓展精研武术,擅于运用各种兵器,而且还能空手入白刃,因此,曹丕就和邓展谈论起剑术,谈着谈着,曹丕直率地说:“我过去对剑术曾经有过研究,而且也得到高明的传授,我觉得你刚才所说的某处是不对的。”邓展听了曹丕的话,很不服气,要求和曹丕在实战中较量一下。此时,正是酒酣耳热之后,大家正在吃甘蔗,于是就以甘蔗为剑,下殿后对打起来,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都击中邓展的手臂,左右皆大笑起来。邓展不觉脸红,更不服气,要求再来一次。曹丕就故意说:“我的剑快而集中,很难击中对方的面部,因此只是打中了你的手臂。”邓展说:“别说了,我们再来一次吧。”曹丕知道这次邓展一定会突然间向中路猛攻,就装假不经意地向邓展进击,邓展果然如曹丕所料,猛地冲杀过来,曹丕却迅速退步闪过。出手如风,从上方截击,一下打中邓展的额角,这一下使得一同喝酒的人都禁不住惊叫起来。

这一幕比剑结束后,曹丕和邓展二人还座继续畅饮,曹丕笑着对邓展说:“从前有一个名医叫杨庆的,他曾叫淳于意将自己的旧秘方全部抛弃,另外教授他的秘术,我看邓将军还是把旧技抛弃,接受新的重要的击剑方法吧。”话音刚落,满座都不禁欢笑起来。

④永始临台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于许昌修建陵云台 ,永始台等院落,其中永始台后为文德郭皇后居所,具体位置今已不可考。根据《许昌县志》记载:“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今失其处。”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率大军东征吴国,郭皇后留居许昌永始台。时值夏秋季节,天降大雨百余日,永始台的城楼多有坏损,大臣们奏请皇后另居安全地方。郭皇后说:“昔日楚昭王出游,姜氏留居渐台,江水突然暴涨,使者来迎姜氏而没有楚昭王的符信,姜氏坚决不去,最后被江水吞没。如今,皇帝在远方,我还没有遇到危险便移居别处,怎么可以呢?”于是,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⑤哭吊王粲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与其交情非常深厚,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建议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⑥煮豆燃萁

曹丕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

注:此事件不见于正史《三国志》,此诗亦不见于《曹植集》,其真伪历来争论不休。亦有人认为确有兄弟阋墙之事,但现存的《七步诗》为后人伪托。

⑦预言成真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谯县上空出现了黄龙,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说:“这是何吉兆?”单飏回答:“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在这里诞生,不到五十年,还会有黄龙出现,天象经常和人事相应,这就是天人感应。”内黄人殷登把这话默默记下来。四十五年后,殷登还健在。延康元年(220年)三月,黄龙又在谯县再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单飏的话,果然应验了。”

⑧相士算命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曾在一次宴请中向相士朱建平询问自己的寿命,朱建平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曹丕果然四十而终。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