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年轻时豪爽不羁,意气风发,对女子的风姿也独具品味。他先后收纳了两位绝色佳人为妻妾:郭女王与甄宓。两人容颜并无高下,但个性却大相径庭。甄宓温婉娴静,讨人喜爱;郭女王却机警精明,城府极深。

起初,曹丕对甄宓的宠爱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冒犯了兄长曹植的忌讳,为她撰写了千古传颂的《洛神赋》。但后来,甄宓却渐渐失宠,反而被郭女王取而代之,最终甚至惨遭灭门。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室贵妃,怎会走上这般凄惨的命运?她又做错了什么,惹得郭女王如此痛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佳人沦落到那般地步?让我们走进那个酣畅淋漓的宫廷争斗,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佳人初遇,争宠斗艳

兴平年间,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女自曹魏疆域闪亮登场。她名叫甄宓,一头如瀑青丝,皓腕凝香,眉目如画,娇躯婀娜,当真是"国色天香"的佳人。这位美人儿原不属于曹丕府中,却因命运的捉弄,最终嫁入了曹氏王室。

当年,甄宓是邺王袁绍的儿婿袁熙的马韵夫人。笃重节操,体态温雅,她不仅容貌绝艳,品性更是出尘脱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袁氏在与曹氏的战争中渐渐落败,邺城终为曹操攻陷。那年秋天,曹丕亲率军马,首次见到了甄宓的绝世风华。一时惊为天人,这位当朝世子竟不由自主地心猿意马起来。

虽有家室在身,但豪情万丈的曹丕,难掩对这朵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绝色的狂热爱慕。他当即便豪横地将甄宓纳为妻,把这尊香馨馥郁的人间仙子铭心镌骨地占为己有。自那之后,曹丕对甄宓宠爱有加,夜夜留宿温柔乡,简直痴迷如狂。

曹植得知此事后,不由斥责兄长放纵私欲,委身美色。作为回应,曹丕豪兴未尽,竟振笔疾书《洛神赋》以歌颂爱妻的绝世容颜,文思泉涌,意气风发,至今仍是盛赞女子美貌的经典佳作。

此时,甄宓的福分正盛,成为曹丕最宠爱的妻子。而另一位潜伏在宫中的绝色佳丽,也正看着这份宠爱暗自妒忌。她便是郭永的公主女儿郭女王。同为倾国绝色,个性却判若云泥。甄宓温婉娴淑,而郭女王则机警精明,心存城府。

两位女子的容颜无分高下,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龙争虎斗。谁料那时的甄宓,正被曹丕的宠爱冲昏了头,根本未觉察到郭女王那缓缓逼近的寒光。

宠爱无度引怨怼

曹丕旷古烁今的宠爱,本应令甄宓无上荣光。谁曾料到,这份溢于言表的偏爱,竟也成了她家族覆没的祸根。一切要从曹丕纳郭女王为妃说起。

黄初三年重阳节,曹丕正式册封郭永之女郭氏为后。作为新后,郭女王入主后宫并非无凭无据。她生性机警谨慎,城府极深,不仅容颜不输甄宓,更为活跃外向,时常与曹丕侃侃而谈,投其所好。相较之下,甄宓则性格温柔,深居简出,恪守妇德,难免显得柔弱些。

有了郭女王这个心腹知己的驻足,曹丕便渐渐将宠爱的矛头指向她。尽管甄宓依旧身为正妻,地位仍高于郭后,但已无昔日的独霸宠爱。两位佳人在夫妻枕帷之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角力较量。

郭女王敏锐洞察到曹丕愈发冷落甄宓,心中大喜过望。她趁机向曹丕说三道四,诽谤甄宓多有怨言,居心叵测。说到底,郭女王毕竟新人得宠,眼见曹丕日渐对甄宓失去耐心,也就放开了手脚去贬低她。

甄宓原本温柔如水,却也非没有骨气。见丈夫宠爱日减,难免思绪萦绕,怅然神伤。尤其在一次重阳节宴会上,醉酒的曹丕竟当众冷言相待,更是一肚子闷气。自那之后,甄宓常暗自抱怨曹丕薄情寡义,醉心新欢,更是直接与他发生龃龉。

曹丕禀性风流,最是看不惯爱妻的啰唆絮叨。自从发生龃龉后,他便甚少与甄宓同房,转而醉心于与郭后亲热。甄宓深知郭女王积怨已久,才是离间自己与丈夫的罪魁祸首,心中无比郁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缘巧合之下,甄宓的弟弟甄尚闯入禁宫,欲带姐姐出逃。虽不知其中缘由,但已耻于丈夫负心薄幸,甄宓遂打点行装,决意暂离魏都许州。这一行踪被心有馀而知的郭后尽收眼底,她未雨绸缪,在甄宓一行离开的宫门处布下了重重守卫。

就在甄宓带着甄尚欲远走高飞之时,忽然被守卫拦住。甄尚恐惧失措,竟傻乎乎地说出了实情。郭后得知后,立刻将这几乎成了"宫闱之争"的消息通知曹丕。一怒之下,曹丕竟将甄宓囚禁起来,临时拆散她的随从,彻底剥夺了她的自由。

从此,甄宓在宫中开启了暮年的囚徒生活。她日夜哀怨,甚至险些一命呜呼。而这一切,都要归咎于那个扮演绝好机会的郭女王—— 她终于颠覆了昔日宠妃的地位,一步步走向了后位的宝座。

郭女王趁机诬陷

禁锢之后的甄宓,日渐形销萎缩。虽早有宠妃失宠的准备,但真正面对囚牢阴暗时,还是忍不住哀痛欲绝。她恳求曹丕开恩,不料曹丕却置若罔闻,再无昔日疼爱的模样。

一切的祸根,要从甄尚那次冲动行为说起。当日,甄尚闯入宫中,是怀着给姐姐曹丕夫妻一个解围的念头。可谁料到,这一意外举动,反被郭女王borrower深挖蛀虚,诬陷甄宓欲逃回乡,意图背叛主子。

虽然郭女王自知诽谤有悖事实,但她毕竟野心勃勃,不惜用这样的伎俩来除去眼中钉甄宓。狡猾的她先是在宫中散布谣言,声称甄宓积怨已久,企图带甄尚私逃。随后又故意在甄宓离宫之际布防御卫,等其中途受阻,再指使甄尚说出"欲带姐姐远走"的真相。

一切顺理成章,尽在郭女王掌控之中。她生怕曹丕轻易相信甄宓,于是又在他耳边不断滴溜着"忠诚"二字,说甄宓做出如此舞弊之举,定是对魏国不利。她更是咄咄逼人,让曹丕务必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面对红颜薄情的质问,曹丕内心无疑備受煎熬。尽管早已对甄宓有所不满,但终究是与她白头偕老、生育儿女的妻子,自难下狠手惩治。可是,郭女王的谗言已在他心头撒下了可怖的种子,任何一丝违抗都会被视作背叛的证据。

就在曹丕踌躇不决时,郭女王再出绝招,她诓称甄宓可能正窥觎皇位,挟子女以逼曹丕退位。这简直是对统治者最大的威胁和亵渎!曹丕一怒之下,终于做出了断然惩治甄宓的决定。

不久,原本只被囚禁的甄宓,竟遭到了极刑的酷刑。她被剥夺一切权力和自由,连儿女也都被曹丕掳走,与她生离死别。更惨的是,郭女王竟下令活活将她母子阿姨全族活埋,企图彻底断绝她在曹丕心中的回旋余地。

对于甄宓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她含冤莫白,更是无处伸冤,只得哀求上天替自己主持公道。曹丕也对此事日渐觉得心有不安,时常独自呆望,面色愁云惨淡。可是有了郭女王一再煽风点火,他实在无从分辨是非曲直,只得将信将疑,听从了郭女王的主张。

宫斗腥风血雨

甄宓被囚禁之后,郭女王的迫害远未止步。她诡计多端,蛮不讲理,竟对这位昔日宠妃的亲信徒党一一施以严惩,意图彻底根除她在后宫的势力。

首先遭殃的,便是甄宓最亲密的侍婢和心腹。她们本以为只是宠妃失宠,过上安逸生活便是。哪知郭女王视她们为眼中钉,誓要剪除这股未绝的牵绊。于是,甄宓的贴身女婢便遭到残酷的审讯和拷打,被迫交代与主子之间的隐私。那些忠心耿耿的仆从自是怎么都不会泄露,可终究敌不过酷刑的摧残,有的被打成重伤,有的更是惨死当场。

对于甄宓而言,这等于连心腹也失去了。没了知心人在身边,更显她的孤立无援。不过,这只是郭女王迫害的开端。更残酷的还在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郭女王把矛头直指甄宓的家人。尽管他们本与宫闱无关,但郭女王就是要竭力祛除甄氏在曹丕心中的一切影子。于是,前些日子还颇为富贵的甄宓家人,无一幸免被抄家的厄运,一朝散尽家财万贯。有的被革去爵位,贬为黎庶;有的干脆被当作通敌分子,处以极刑;连甄宓的幼小外甥那种年纪的孩子,也未能倖免于难。

见甄宓的家人如此惨遭屠戮,曹丕心中自也隐隐作痛。可每每他想为之张目时,郭女王便振振有词地指责他软弱无能,夫妻两个遂又大吵一架。于是,甄宓的亲信和家人遭屠杀的惨状,也不得不被曹丕视而不见。

更令人发指的是,郭女王当着曹丕的面,竟下令活埋了甄宓的尸体。据闻,这冤案发生在一个黑夜,郭女王命人掘开一个深坑,将从狱中拽出来的甄宓活活掩埋在土中,任她在狭小阴冷的空间里缓缓遭殆。而在这一切发生时,曹丕竟也未能痛下狠手阻止。

当时,甄宓儿子曹冲因避嫌已被曹丕送往外乡,无缘在死别之时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而曹冲的妹妹曹元姬,生母郭女王为了一劳永逸,更将她禁闭深宫,从此音讯全无。

这宗腥风血雨的冤案一直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甄宓阴魂不散,甄氏血仇得不到昭雪,曹丕才渐渐惺惺作态,开始追查真相。这场旷日持久的宫斗,不啻是一出惊心动魄的罗生门,而死者已是沉重的牺牲品。

冤案伏尸二十载

时光飞逝,二十余载后的永熙年间,曹冲已长大成人,被曹丕册立为太子。可是,因母受冤的阴影一直久久无法驱散,他内心始终对郭女王扬恨于心,誓要为母报仇雪恨。

元年秋日, 曹冲得知在都城中可能埋葬着母亲甄宓遗骸的消息,于是着人暗中将尸骨挖掘出土。依稀可见,那具骸骨手足交缚,丝毫不似安详就义的模样,更像是遭人暴力毒手所害。经过勘验,证实竟是母亲当年惨遭活活掩埋的结果!从此,曹冲对郭女王的仇恨达到了顶峰。

回溯往事,当年郭女王一手所为,竟有如此令人发指的狠毒手腕。她不仅将甄宓活埋,更将甄氏全族尽数诛戮殆尽,真可谓铁石心肠,罄竹难书。而作为执政者的曹丕,竟无根无凭地听信了她的谗言,未经查证便痛下杀手,实在让后世扼腕痛惜。

终于在儿子的追查下,整件冤案的前因后果彻底浮出水面。曹丕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再也无从狡辩和掩饰,只得黯然承认自己当年的严重过错。他痛心疾首,悔不当初;更觉自己昏庸无能,竟听信了妻妾的弄权之词,酿下了百年骇案。

而罪魁祸首郭女王,则借机逃之夭夭,避过了惩罚。只是她暗中处置甄宓的死尸龌龊行径,在整个宫阙之中也是人尽皆知。甄宓甄尚一家人的惨死,皆因她手眼通天的鬼谋所致,可谓罄竹难书。

纵观整个事件的始末,充满了冤案的滞重和惨剧的可悲。更可怕的是,这一切竟持续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令甄宓怨气无处宣泄,只能化作阴魂不散的冤鬼四处游荡。有目共睹的是,曹丕并非是一个坏到家的昏君,只是一味被蛊惑而已。而真正罪恶的根源,无疑要归咎于郭女王这号蛇蝎妇人的荼毒和嫉贼心肠。